"独一代"如何成为好父母?这所学校有本"家长教科书"
“独二代”家庭中有43.7%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学习方面需要改进,但67.5%的家长把学习成绩优异、考区重点高中作为对孩子的教育期望目标。但同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家长经常出差和经常加班,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一定的缺失。
冷漠、独立、果敢……被贴上多种标签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已陆续为人父母,他们会奉行怎样的理念,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培养“独二代”成为教育关注的热点。日前,由进才北校承担的《“独二代”家庭教育的学校支持研究》市级课题正式结题,试图通过学校支持这一途径,帮助“独一代”当更好的父母,有效开展家庭教育。
焦虑的“独二代”父母
“独二代”,是指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孩子。伴随着网络等新媒体成长起来的“独二代”,接触的信息更繁杂、视野更开阔,家庭教育亟待与时俱进。
早在2012年年初,进才北校就致力以家校合作为课题,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校长金卫东发现,“独二代”日渐成为学生的主要群体,意味着家校合作即将面临新挑战。教育天平的一端是独生子女出身的“80后”父母、“80后”教师,而另一端则是“90后”“00后”的学生,如何在这三者间架起新的沟通桥梁,让教育天平保持平衡,成为家校合作的首要任务。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独二代”家庭中有43.7%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学习方面需要改进,但67.5%的家长把学习成绩优异、考区重点高中作为对孩子的教育期望目标。但同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家长经常出差和经常加班,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一定的缺失。
纵观“独二代”学生在校表现出的问题,金卫东认为,最大的症结是家庭教育缺乏系统性。每逢考前,一部分家长会格外重视孩子的学习和成绩,但平时又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的指导,家长时松时紧的态度会影响孩子,其学习状态和心理情绪也会随之起伏。这也是身为“独一代”的普遍症结所在。
《指导手册》指导“当好家长”
教育好“独二代”,首先要教会“独一代”如何当好家长。
针对“独二代”家长教育普遍缺乏系统性这些问题,学校自2010年开始相关课题研究,并编写了《“独二代”家庭教育指导手册》,试图通过学校支持这一途径,帮助“独一代”有效开展家庭教育。
手册重点介绍家庭教育的理论、方法和具体案例,让家长将理论学习运用于实践指导,完善自己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修养,并学会与孩子沟通。手册内容涵盖了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每一章节既有深入浅出的教育理论,也有生动详实的教育案例,还设计了不少孩子与家长互动参与的小测试、小问卷等。参与《手册》编写的周旸芸老师介绍道,每周班主任都会通过手册与家长交流孩子情况,协商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一些有效的做法也会被手册收录,让更多家长借鉴。
初三学生徐朵拉的妈妈告诉记者,《指导手册》中一个关于“家长和孩子关系亲密度”的测试,令她第一次客观评价了自己和女儿的关系,“这种方式有趣、简单、易做,把家庭教育落到了实处。”她说。
家长学生“一同成长”
在编写手册的同时,学校课题组根据学生的情况,将“独二代”家庭分成了专制、溺爱、民主和放纵4种类型,并对9个样本家庭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深度跟踪,通过探究不同类型家庭的教育误区,探究和剖析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在结题会上,个案跟踪子课题组组长孙微记得,有这样一个专制型的样本家庭,学生小A个性较偏激、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有一次随堂考,他玩够了才答题,到了时间不肯交卷,还发脾气差点把试卷扔到老师的脸上。“他为什么会这样?”课题组研究发现,小A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有时会动手打人;他的母亲个性好强,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喜欢抱怨。根据小A的家庭教育情况,课题组在动态跟踪过程中为他们度身定制了12项干预措施。一年过去了,变化渐渐显现,小A的父母开始学着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会激励和赞美,家庭矛盾逐渐缓和,而小A也变得谦和大气了,不再斤斤计较、乱发脾气。
“家长的作用老师无法代替,但老师可提供指导与支持。”进才北校发展研究室主任吴佳介绍,学校为各年级学生和家长制定了家庭教育目标,例如预备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毕业,家长应着重帮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逐渐摆脱过多依赖家庭的坏习惯;初三学生即将升入高中,家长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学校对于学生树立了“会生活、善学习、端品行、健身心、懂休闲”五素养的目标,也对“独一代”家长提出了相应的家庭教育发展目标。
这项坚持了多年的家校合作实践,在今年初尝“硕果”。课题负责人、进才北校校长金卫东透露,结题报告显示,该校民主型家庭的比例从2011年的87.8%,上升到2014年的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