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美娟:摇啊摇,摇到后滩外婆家
奚美娟,1955年生于上海,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今日后滩,这里即将兴建世博文化公园。
世博园后滩地区,即将沿江兴建一片近2平方公里的开放式大绿地“世博文化公园”。这个曾经不为人知的区域,将成为上海生态新地标。而对奚美娟来说,“后滩”两个字,永远联系着童年。
那时,这里有世家的高宅大院、有放排工人的竹筏木筏,有一起去游泳的小伙伴。闭上眼睛,沿着回忆的江堤走,似乎还能走到外婆家去。
梦里依稀,还能听到黄浦江的声音。
暗夜里一片寂静。驶过的轮船骤然一声鸣笛,如巨兽的声响,总把睡梦中的小孩子吓得在被窝里一缩。
“那个时候是害怕的”,奚美娟说。但这些船鸣的声音、浪涛的声响,总能奇妙地和在外婆家度过的日子联系在一起。每每想起,奚美娟就又似乎恢复成昔年的小女孩,沿着后滩江堤长长的路走,就能一直走到外婆家去。
后滩,这片即将兴建近2平方公里开放式大绿地“世博文化公园”的区域,曾是本地居民和沿江劳作的工人聚集生活的地方。这里曾经人来人往,市声喧嚣,盛满了奚美娟童年的记忆。
本地世家
在世博会前,后滩的名字,几不为人知。即便老上海人中,也很少有人说得出,在黄浦江与上钢三厂厂区包围的弯道里,藏着这么一块区域。它背靠浦江,面朝钢厂,在1978年“后滩-鲁班路”轮渡通航之前,这里由于交通不便,几乎是一处被时光遗忘的世外桃源。
但后滩,对于奚美娟来说,却是亲切得不能再亲切的地方。
婚后住到杨思的母亲,总会从并不宽裕的生活费里,节省下一点布票油票,贴补给外婆家。长女奚美娟就承担起送票的任务。从杨思到后滩,步行要近一个小时,奚美娟要从上南路上钢三厂三号门穿过足有2平方公里的厂区,穿过炼钢车间和厂房中的小道和捷径,沿着江堤走到后滩的外婆家。
别人眼里遗世独立的后滩,对小女孩则呈现出自己的热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不仅留有世居在此的本地人所建的江南传统中式宅院,也有放筏工人沿江搭建的一溜简易民居,还聚集着一些卖江北风味吃食的小商铺。
奚美娟的外婆是本地人,和舅舅们一起住在祖上留下的传统宅院里。宅院高墙黛瓦,还有黄铜门扣,家里所用的脸盆烛台等,也是青铜制的“老货”。这些旧物和这个老院子有一种魔力,似乎不管外面的时代如何风云变化,外婆家都能留住一点旧日的时光。
一些世代居住在此的本地家族,均有高墙大宅,早年族人外出读书工作,回来后秉承乡绅的传统,在自家的宅院里,开办学堂。奚美娟有个小学同学的家,也在后滩,她记得,同学外婆家宅院里的学校后来改制成公立小学。而与本地世家相对的,则是后滩江边的“客家人”——19世纪晚期开始,排筏工人、码头工人等苏北移民陆续乘着小船到上海,沿江而居。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聚集,到奚美娟小时候,这些江北人已经在此形成一个小镇,颇有势力。
放筏工人
在运输不便的年代,排运是后滩最主要的营生。
当时,上海每年需要大量木料、毛竹,除了从福建、江西、湖南等地运来一部分外,绝大部分来自浙江山区。工人要把从山上开伐下来的竹排、木排捆扎成巨大的筏,经水运长途漂流到上海。
资料显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滩地区设有上海市土产公司竹柴炭批发部后滩营业所。这里的工人,要根据河道情况和时令将木料扎成不同筏形。比如白露以后,天气转凉,潮水低,流速慢,就扎成“百脚筏”。这种筏形状如箭,竹梢朝前,竹篰在后,依次接“龙”;阻力小,面积大,航速高。一过立夏,潮水高,流速快,就扎“方筏”。这种筏呈长方形,面积小,吃水深,避免了阳光对竹子直晒,保证了质量;厚实坚固,经得起风浪,减少了损耗。几十吨重的木筏在江河中漂流,如脱缰的野马,有时河道弯曲,碰到急转弯,木筏顺急流向对岸冲去,能否稳住情势,全靠工人的经验和手劲。
经过长途跋涉,到了水流平缓的后滩后,这些竹排、木排可以安稳地靠岸停放。在奚美娟的记忆里,后滩波光粼粼的江面,总是停满了这些木排竹排,如同趸船一样,成为居民们的浮动码头。奚美娟会随着外婆和舅妈们,从江堤下来,沿着这些木排竹排一直走去江中心,去洗衣服、洗菜。夏天的时候,孩子们就把这里当跳水池,跃入江中摸鱼、戏水。
旧貌新颜
直到上个世纪末,沪上媒体的一篇报道中,提到这个区域,还是被时光遗忘的模样:“从鲁班路轮渡站摆渡到浦东,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排排弯弯曲曲、参差不齐的乡间民宅,好像电影《地道战》中的村庄,转几个弯就会辨不清方向。这一带原属杨思乡,划归周家渡街道,1998年起属上钢新村街道管辖。这个‘都市里的村庄’,包括龙华咀、后滩头、唐家宅、北宅、姚家宅、大马家宅等,占地0.85平方公里,一个居委会的范围比浦西老城厢一个街道的辖地还要大,居住着许多江南造船厂和上钢三厂的工人。”
但到了1999年,随着上钢三厂最后一座100吨平炉停产,后滩也随之变化。时代的伟力,终于深入这个弯道,并永远改变了这里的面貌。
2010年世博会园区规划时,将此时已经改名为宝钢集团上海浦东钢铁有限公司的原上海第三钢铁厂整个厂区,和紧邻浦钢厂的“后滩”地区犬牙交错的居住区都划入其中。规划者还意外发现,在后滩滨江还保留着自然的湿地。
随着一系列的动迁、建设,昔年都市里的村庄和高墙黛瓦的老宅都变成世博园的一部分。在这一年举办的世博会上,奚美娟也与童年的故地重逢。作为明星,她和姜昆、黄奕、胡歌组成特殊家庭,一起表演了一个普通中国家庭2015年的“低碳生活”的故事,展现如何以科技手段实现与游客的实时互动。
此时,昔年小奚美娟沿着江堤给外婆家送布票的道路,已经是世博园的场地。后滩广场已经形成了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外观由5个膜状半球体组成、每天可接待近万人次参观的球体活动场地。随着世博而兴的后滩,在世博后又将再一次迎来新的改变——
不久前,市委书记韩正赴后滩地区调研,专题研究并部署世博文化公园的规划建设。世博园后滩地区,即将沿江兴建一片近2平方公里的开放式大绿地“世博文化公园”,陆上面积相当于8个延中绿地。
在这片区域,已建成28公顷滨江湿地公园,并向市民开放。接下去的公园绿地设计,将综合考虑规划中的大歌剧院、世博会后保留的部分外国国家馆,结合原克虏伯工业遗存,新建一座高水平的温室花园。
“怎么能想到,会有这样沧海桑田的改变呢?”奚美娟说,“这里曾是不为人知的角落,如今竟然要成为上海的新地标了。”
小时候,就是在后滩,外婆教小奚美娟唱传统的歌谣,教她懂规矩,恪守女孩子的做派。但奚美娟说,外婆并不因循守旧。记忆中,每每母亲让她到后滩接外婆来家小住几日,外婆总会顺应潮流地穿一件黑色双排扣的列宁装。
奚美娟难忘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有次开车经卢浦大桥去浦东,在下桥出口处的绿色路牌上看到“后滩”二字时的惊喜。后滩从不为人知到登上舞台了。
但童年随外婆去江边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奚美娟闭上眼睛,似乎还能感到脚下起伏的波浪,这是童年的她正和这些孩子们结伴,沿着江边的木排和竹排走到江中心,准备跃入水中去游泳。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