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失衡與重構:復旦國際戰略報告2014》發佈》

06.01.2015  11:48

12月30日上午,在第四期「復旦——東早」世情圓桌上,由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牽頭組織研究和撰寫形成的年度國際形勢與戰略分析報告《失衡與重構:復旦國際戰略報告 2014》正式對外發佈。復旦大學副校長林尚立出席發佈會並作發言。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吳心伯教授主持了當天的會議。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百週年,傳統安全問題與非傳統安全問題、國與國之間的衝突與跨國挑戰、人禍與天災在2014年接連出現,衝突與動蕩成為2014年國際形勢中的突出特徵。但2014年的世界也不無亮點。力量上升且自信的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一帶一路」倡議、金磚國家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亞太自由貿易區等等。在世界經濟的發展需要新動力、全球治理需要新元素的背景下,中國的建設性作用是那麼的及時和亮眼。

報告》指出,冷戰終結後美國謀求建立單極世界,導致了今天世界的力量對比失衡、利益結構失衡、行為規則和規範失衡。在美國力量優勢、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下降的大背景下,世界亟需秩序重構。新興國家義無反顧地擔負起這一歷使命,這不僅符合他們自身的利益,更符合21世紀國際社會的長遠利益。

2014年的《報告》共分為14個專題:信強教授撰寫了《國際政治:再平衡與新常態》;宋國友教授撰寫了《國際經濟:邁向「雙核時代」》;蘇長和教授撰寫了《中國外交的互聯互通戰略》;吳心伯教授撰寫了《從奧巴馬的弱勢看美國國際地位的變化》和《烏克蘭危機與國際政治變局》;趙華勝教授撰寫了《強硬普京與俄羅斯的戰略追求》;胡令遠教授撰寫了《「安倍風險」再評估》;杜幼康教授撰寫了《「莫迪旋風」能刮多久?》和《阿富汗:一個時代的結束?》;石源華教授撰寫了《朝鮮半島:關鍵在「危機管控」》;孫德剛研究院撰寫了《恐怖主義回潮陰影下的中東》;賀平副教授撰寫了《亞太經濟合作的新態勢》;沈逸副教授撰寫了《金磚國家合作的新格局》。這些專題多角度地透視了本年度重大的國際事件與發展,深度分析了事件背後的大國關係和國際格局轉變及其所產生的現實與潛在影響,有助於揭示國際關係未來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