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改革进行时:航运航母在沪诞生

19.02.2016  10:06

  东方网2月19日消息:继国电投、中国中车之后,央企重组合并又出“大招”。由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两大央企重组合并而成的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昨天在上海正式成立。这家新成立的“航母级”企业总资产达到6100亿人民币,员工11.8万人,运营规模将实现4个世界第一、6个“世界前列”。请听东广记者顾隽洁发来的报道:

  中远、中海合二为一,抱团取暖是首要目的。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被视为风向标的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指数近期已跌破300点,连创历史新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立荣坦言,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寒冬中,原先的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同质化竞争严重,虽然都为国内航运业巨头,到了国际上,却难以获得“话语权”。

  全世界集装箱量70%在亚洲,而70%当中的70在中国。现在从全球班轮控制能力来讲,前3家控制着全球40%的运力,全在西半球的欧洲。市场在我们这边,但是全球的班轮控制能力却不在我们这边。

  通过重组,集团旗下的多家上市公司将明确定位,各自分工。中国远洋将成为包括集装箱航运和码头业务的集装箱运输服务供应链平台,中海发展成为油气运输平台,中海集运成为综合性航运金融服务平台。

  原先中远的总部在北京,中海在上海。此次新集团成立,最终选择落户上海。许立荣说,正是想借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让世界瞩目。除了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五年世界第一,其实,海事仲裁、权威机构、航运总部、保险、航运金融等相关的业务发展在上海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趋势。

  中远和中海组建新集团后,运营规模将实现突破。船队综合运力、干散货自有船队运力、油轮运力和杂货特种船队运力全部成为“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全球船舶燃料销量、集装箱租赁规模等六大指标都居全球前列。

  规模效应则将带来能力的提升。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敏以集装箱船队举例说,原先两家分列全球第六和第七,整合后可排世界第四,虽然看起来名次提升不多,但实际上,却有“质的飞跃”。

  因为我们原来都是60万箱到80万箱的规模,是以中国市场出口的市场为主,我们不具备全球布局的能力。但我们两家整合之后,我们现有的运力达到158万,加上我们在这一两年下的新船订单,到2018年我们的船队将超过200万TEU以上,意味着我们和世界第一梯队的船公司在同一起跑线上。

  根据发展计划,新集团将全力打造全球领先的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商,着力布局“6+1”产业集群,万敏说,基于“互联网+相关业务”的商业模式创新,也首次在国内航运业中,被作为重要的产业布局之一。

  对新集团来讲,互联网+不仅是互联网,还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模式、商业模式、以及科技技术创新进步。比如我们航运业要从传统的航线思维、船舶思维,转向用户思维,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平台,是一个如何把单一产品升级为生态圈的平台。再比如,我们有大量的造船、海工,这些行业将是以科技创新加上互联网+为主的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