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天,进博场馆就是我的家!

13.11.2018  04:03

      在近200名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红十字志愿者中,有4位特殊的志愿者。从11月5日开幕到10日闭幕,他们连续6天奋战在进博馆。为了出入及时,市红十字位于青浦的备灾救灾中心成了他们临时住所。他们就是红十字医疗保障小组的4位组长。是怎样的动力支撑着他们早出晚归?6天漫长的进博之旅,他们有何体悟?

      邵雯娟(一组组长,上海市儿童医院骨科护士)

      这次的保障工作比我想象的要轻松。职业习惯的关系,我在上岗前已经把所有的危重情形设想了一遍,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也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但实际上并没有碰到大问题,他们都说我“阳气重”,把所辖区域“镇住了”。

      我与红十字的缘分要追溯到初中。护士出身的卫生老师向我们展示红十字活动照片时,我就被红十字徽章吸引了,觉得能佩戴上是件光荣的事,穿上红十字马甲也是件值得自豪的事。其实我胆小,怕血和恐怖片,是我信佛的阿姨告诉我,救人是做好事,不要怕。这次连着6天不在家,我最担心我刚上一年级的儿子。不过,我很早前就告诉过他这件事,我想他有思想准备。医院的领导也很支持我,特地给我放了两天假,让我能在保障工作结束后好好休整,迎接接下来紧张的年度检查。

      ICU、PICU的工作经历是我的一大优势,所以我的临场应变能力较好,不足之处可能在于日常管理吧。我希望我能总结出一套类似志愿服务的流程,供今后工作使用。即便以后我没有机会再参加,也能为其他志愿者留下宝贵的经验。总得来说,能在本职工作外发挥所长,我觉得活得有价值!

      王铁军(二组组长,上海市璀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我原本就是上海市红十字会的AED志愿者,参加过多次红十字会组织的志愿服务,接到红十字会发放的进博会医疗保障动员通知时,我就决定报名参加。和以往的志愿医疗保障服务相比,这一次显然持续时间更长,保障人数更多,一同参与的小伙伴也更多,因此任务更加艰巨。但毕竟是一次难得的盛会,又是首届进博会,我能有幸参与,很开心。我运营着一家公司,每天结束保障工作后,还要处理积压的业务直到凌晨,休息时间不过6个时辰。幸好我平时注重锻炼,体力上还算跟得上。

      到今天为止,我参与处理了7、8例突发情况。昨天下午有保安冲过来拉住我说有人晕倒在地,我立马飞奔过去查看,是一例低血糖。我们按照急救处理流程,判断了患者的生命体征,询问了病史,将虚弱的患者送上120转往医院,后得知患者输了液后已经好转,我感到很欣慰。但是依然心有余悸,这不,我现在都随身携带AED。

      我更感荣幸的是,我的组员都非常优秀,红十字会也给予我们志愿者充分的照顾和支持,我们整个医疗保障团队像一个大家庭,十分温暖。 

      陶海荣(三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部院区骨科主任医师)

      连续6天的保障工作能顺利进行,多亏能借宿在备灾中心,节省了路上来回时间。就算这样,我们也是每天5点半起床,7点半到馆,晚上10点过后才能入睡,中间的时间几乎被工作填满。

      每天一到医疗站,组长的任务就是分派巡视站点任务,发放制服,开个简短的晨会,交代前一天的工作经验、注意事项、休息和吃饭时间,强调纪律等。闭馆前,组长需要汇总各项保障数据、清点当天医疗用品数量,及时补给,以及开个小型的总结会议。我们3号医疗点位置醒目,人流量大,“生意很好”,最高的一天接诊过60多例,我责任重大。这几日观察下来,我发现遇到的病例都比预想的复杂。高血压、心脏病、低血糖、哮喘等慢性病高发,这是原先没有想到的。

      我也参加过不少志愿服务了。我是我们医院红十字医疗队队长,我们队从成立之初的12人发展到了现在的35人,平日里我常带队员参加社区、医院的义诊和急救培训,以后还将参与一些野外拉练训练,以待有朝一日能协助国家的抗灾救灾。这次通过层层考核、政审进入医疗保障团队,机会不易,我希望为首届进博会做出微薄的贡献。

      梁斌(四组组长,奉贤区少年军校教师)

      我算是老红十字人了。08年9月,因为兴趣,我参加了市红十字会组织的救护师资培训,拿到了救护师资证,从此踏上我的红十字之路。10年9月,作为首届红十字救护技能大赛的第二名,我参与了世博会的技能展示(前三名有此机会),为世博会“小白菜”做了急救培训。同年,我成为红十字会核心师资,坚持参与急救普及培训、公益活动,被评为五星志愿者。

      今年的进博会,我不仅是志愿者急救普及培训师资,还亲自上阵,成为其中一片“叶子”,这是全新的体验。对工作强度,我有心理准备,但中途仍有意想不到的疲累,只能尽快调整,打起精神投入“战斗”。我还琢磨出这种大型展会的巡逻模式,就是要尽量走在主干道上,这样能保证一半以上的人群在“眼皮子底下”,也能被群众第一时间发现。

      这段时间我在连轴转。我是上海红十字应急救援队队长,进博会前还在苏州演练。从08年开始,我每2年带队参加一次全国救护技能大赛,训练时间一个月,当中也需要连续在外住宿,这样坚持了10年。所以家人都习惯了,也支持我。11日进博会结束的第二天,我就要到单位去上班了。最近还赶上我父亲检查出肺部结节,他老人家对手术有顾虑,志愿服务的这几天没办法当面与他沟通,心里确实有些着急,等进博会一结束就动员他尽快进行手术。

      我遇上的紧急情况有十几例。最危急的当属前两日突发眼疾的巴西参展商和一名突发癔症的患者,当时我也很紧张,但处理完毕后感觉自己的急救经验又丰富了。进博会医疗保障人员的年龄限制是25-45周岁,我今年满45岁,这是我唯一一次服务进博的机会,我倍感珍惜。

 

(上海市红十字会 江易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