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新疆”初探寻,“石油精神”共传承

16.07.2019  16:26

2019年7月8日至7月12日,上海财经大学学生处老师带领来自商学院、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和法学院的穆巴热克、依孜布拉、曾月慧、李梦琴等四位同学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参加了“感受大美新疆,传承石油精神”的暑期夏令营活动。本次夏令营活动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主办,邀请了来自15个对口援建高校的师生共计75人参与其中。

在本次夏令营活动中,我校师生经过理论学习和野外实地考察,了解了当地石油产业的起源与发展,进一步领悟了“石油精神”,探寻我校前辈的援疆足迹,在领略国家战略的宏伟壮阔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对我校师生对伟大祖国建国70周年,改革开放40余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自豪感。同时结合我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根祖国大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呈现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激励同学们努力为“全面开启鲜明财经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1. 沙漠美人,大美新疆初探寻

借助这次夏令营活动的机会,大部分营员实现了人生中第一次的新疆之旅,在五天的行程中领略到克拉玛依这座被称为“沙漠美人”和“西北宝石”的绝美风光和无限魅力。在乌尔禾区的魔鬼城,营员们近距离领略了雅丹地貌,欣赏着经过岁月雕琢后形状各异的沙丘戈壁,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壮丽与苍凉,引人遐想。因毗邻石油开采区,在甚是荒凉的土地上排列着成片的“磕头机”在忙碌作业,机器林海与苍凉戈壁形成鲜明对比,正如《克拉玛依之歌》中所唱诵的“密密的油井像无边的红地”。如果说戈壁风光是一种苍凉之美,那么克拉玛依河则带来一种兼具刚毅与温润的融合之美。九龙潭作为克拉玛依河的源头,“引九龙下凡,吐水为潭”,高约8米的人工瀑布有气吞山河之势,潭内碧波荡漾,汇流成河,滋润着克拉玛依的一草一木。当得知克拉玛依河水引自遥远的额尔齐斯河,且开凿了三百五十多公里的渠道,大家深感震撼,克拉玛依本就是一座在戈壁中拔地而起的城市,将“荒漠变绿洲”,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创造精神。过去的克拉玛依是“没有草也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如今却是“这样的鲜艳这样的雄伟这样的美丽”,这份难能可贵的美景饱含着包括援疆建设者在内的广大建设者的汗水和智慧,无不让人动容。

2.艰苦奋斗,石油精神共传承

“传承石油精神”作为本次夏令营活动的核心之一,也是这次活动学习的重点。在参观风城油田作业区的过程中,营员们学习了解了石油开采环节的各项流程,深刻体会到技术革新对整个石油开采效能提高的重要性。这里的工作人员以35周岁以下的青年为主,同学们亲眼目睹年轻一代已经肩负起建设国家的重担,体会到他们不计得失,甘愿奉献,积极投身边疆建设中,祖国哪里需要他们就在哪里的奉献精神。

在独山子的泥火山,我校师生参观了新疆第一口油井,作为新疆近代石油工业兴起的标志性遗址,它目睹了从清末、民国到新中国三个时期的历史变迁,虽然早已不再开发,但是它是中国石油企业的精神教育基地,是新疆石油工业从举步维艰到展翅飞翔的历史见证。在十八大确立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的绿色发展理念下,独山子在环保排放控制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保持了石油年产量稳居新疆第一的地位。在独山子博物馆,同学们共同观看了独山子这座石油城市的一步步兴起历程的灯景展,看到其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国家级石化基地已初步建成,正在向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化石化基地”目标前进。同时,感受到科技的力量离不开石油人的一步步探索与奋斗,城市的兴起离不开资源和人才的集聚,以及涓涓细流汇成江海的恢弘气势。

在黑油山,同学们见识了所谓“富得流油”的场面,这座因原油长年外溢结成的沥青丘还在汩汩地向外冒着骄傲的油泡泡,这儿的油质是珍贵的低凝油。关于黑油山还有一个故事,上世纪四十年代,一位名叫赛里木巴依的维吾尔族老人骑着毛驴来到这里,发现了黑亮亮的原油,然后,用毛驴运到附近地区换取生活用品。而“克拉玛依”这个美丽的名字,在维吾尔族语中就是“黑油”的音译。为进一步为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新疆石油管理局和克拉玛依市1982年10月1日在黑油山树立起近3米高的石雕纪念碑和一尊维吾尔老人骑着毛驴弹奏热瓦普的塑像。

   

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博物馆的参观讲解,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扎根在这里,满怀理想、充满激情、燃烧自己、奉献祖国,发出诸如“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为民族争气,为祖国献身”等铿锵有力的誓言;更深刻感受到了“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民族团结、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克拉玛依精神。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师生在独山子博物馆的展览中发现了我校前辈们在1953年参与新疆援建的足迹,彼时还是我校前身——上海财经学院,而当前我校的伍装和牛建军两位老师也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文理学院进行援建,承担了经济学专业和会计学专业从零起步的建设任务。由此也深深激励着同学们向前辈们学习,牢记身上肩负的责任,进一步完善自己,投身于祖国的各项事业中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3.地质考察,理论实践相结合

   

在此次夏令营活动中,体会深刻的还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在每次野外考察之前,石油学院的祁利琪老师都会先给营员们深入浅出地传授相关的地质知识。祁老师以“一万步的旅行”开篇,向营员们传授了野外地质实习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等基础知识,使大家对野外地质考察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外,祁老师结合当天野外考察的内容对考察地的背景知识和地质概况做了介绍,由此提升了大家之后进行实地考察的体验感和认知度。理论授课之后,祁老师便带领着大家来到吐孜沟剖面、黑油山等地野外考察并给予了详实的讲解,营员们在此过程中学习了石油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借助地质学知识寻找石油,也学习如何在戈壁山丘上看出不同时期的河道轨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深了营员们从地质学角度对克拉玛依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的认识。在实践中,营员们深化了课堂认识,培养了观察能力,同时也在翻越戈壁山丘过程中克服了畏高、酷暑等困难,提升了吃苦耐劳和团结互助的精神。由此也启示大家在未来学习工作中不仅要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要将“实践出真知”的精神贯彻其中。

4.凝心聚力,情谊长存再出发

   

相聚是缘,在短暂的五天的相处之中,来自15个高校和中石大克拉玛依校区的老师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初次相见时,大家还略显拘谨;“破冰”联谊活动,大家逐渐熟络;野外考察过程中,大家携手互助,翻越戈壁山丘,俨然已结下了深厚友谊;临近结营的联谊晚会,大家大展身手,才华横溢,唱跳俱佳,我校师生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师生们共同献唱了一首多语种版的《小幸运》,表达能与大家相遇的幸运。在总结交流会上,各高校的老师和学生代表都表达了这五天来的切身体会,对主办方的悉心安排和老师、志愿者同学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最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克拉玛依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大恩为营员们一一颁发结业证书,至此,本次夏令营活动圆满结束。岁月如海,友情如歌,五天虽短暂,但留下的美好时光足够珍藏。

学生感言:

穆巴热克(商学院):短短五天的夏令营让我收获颇多,不但结识了来自四面八方各所高校的朋友还感受到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各个志愿者以及老师们的关爱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虽然太阳高照,酷暑难耐但是一点都挡不住我们野外考察的兴致,零距离感受世界油城克拉玛依的风土人情。同样,我们会带着吃苦耐劳的精神,继续拼搏前进。

依孜布拉(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通过本次夏令营活动,我认识到许多来自天南地北的优秀老师和同学们,参观了魔鬼城、独山子区博物馆、风城油田作业区,野外考察黑油山,实地考察克拉玛依市区,深刻体会了石油精神。五天的克拉玛依夏令营之旅,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从东到西,从西到东,东成西就,不止你我,以风为期,未来可期。真诚感谢石油大学各领导、老师和志愿者们的精心组织安排与无私奉献付出,你们辛苦了!也感谢各校老师和同学亲切的交流与合作。我也将传承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的石油精神,努力提升自己,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奋发前行,为祖国、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李梦琴(法学院):感谢这次的夏令营活动,让我有机会到祖国的边疆领略我们国家的幅员辽阔,看着一望无际的戈壁风光和绚丽壮美的长河落日,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近距离的听老师们讲解克拉玛依石油工业艰辛的发展历程,对克拉玛依这所石油城市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这样一群把青春献给祖国的石油工人们产生深深敬佩之情,而我也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无论将来做什么都要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感恩遇见来自全国不同高校的同学们,相处虽然短暂友谊却可长存,祝愿大家都越来越好!

曾月慧(法学院):十分感谢能有机会参与本次的夏令营,邂逅克拉玛依这颗西北明珠,震撼于辽阔的戈壁风光和绝美的云彩霞光,更震撼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石油精神”。在实地考察中,我们深感石油工作人员们顶着烈日作业的艰辛与不易,对这群将青春献给祖国的勇士们表达崇高敬意,是“最沉默的战士,有最坚强的心”。由此也联想到在油田勘探开采初期的更为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张“冰塔冰人”的照片,反映的是钻井工人在零下40多度制服2号井井喷之后,钻机和抢险队员瞬间被喷出的水柱包裹凝成了冰塔和一个个身穿“冰盔冰甲”的勇士,彰显了克拉玛依人激情创业、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启示我们要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激励自己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不畏艰难,砥砺前行,做自己人生的匠人,为祖国贡献力量。

(供稿:曾月慧(学) 李梦琴(学) 穆巴热克(学) 依孜布拉(学) 供图:曾月慧(学)李梦琴(学) 编审:谢雅靖 供稿日期:2019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