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故事】我们扛住了!创业的前奏已打响 ——记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赛银奖得主华清团队

14.10.2016  06:32

    新能源汽车节能又环保,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补贴政策也着实令人心动,然而,时至今日,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仍然不高,其中一大拦路虎便是充电设施少导致的充电难。

    卯准这一热点问题,华东理工大学华清团队的产品——智能移动充电桩应运而生。围绕这个产品所做的创业计划,不仅令该团队斩获了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类)银奖,也帮助其合作企业从海外转战国内,开辟出新的市场增长点。目前已有其他企业嗅到商机,向华清团队抛出橄榄枝,表达了投资意向。


      抓住市场空白点

    “大学生创业,不是只要能赚钱就好,最好能够有一定的自主创新,或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者能够有商业模式的创新,等等。” 这是大赛评审专家针对他们的创业项目在自主创新性方面的成果给予的称赞。

    如果说抓住市场机遇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华清团队成功的另一半则应归功于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了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其采用绿色能源——甲醇燃料电池而设计的智能移动充电桩正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根据创业计划书显示,相较于市场上已有的锂电池充电桩,华清团队用甲醇燃料电池驱动的充电桩不仅安全性优越、环保可靠、寿命长,而且可以脱离电网,只需补充甲醇溶液就可即时运作,而甲醇溶液目前已是市场成熟的产品,售价便宜。

      据华清团队介绍,2016年,国务院已发布5项措施力挺新能源汽车,明确要求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到2020年建成充电站1.2万座,充电桩480万个,与此相比,全国已建成的公共充电桩仅有4.9万个,离此目标甚远,所以,智能移动充电桩的市场前景大好。


    曾经遭受重创

      华清团队获得银奖之路其实是由挫折铺成的。

    “你们的项目就是照搬别人的老套路,拿人家企业的产品来卖,这和经销商有什么区别?”2016年3月27日,在大学生创业大赛校级赛复赛场上,一位资深评委的一针见血令队员们张口结舌,深受重创。

    其实,当时被评委质疑的创业计划——为甲醇燃料电池技术开发出房车供电系统的备电市场,对于团队来说已经是一个新的突破。

      2015年3月,在导师骆守俭的鼓励下,华清团队的带头人严洁开始四处招揽人才准备参加创业大赛,擅长市场调研的姜文俊、有过创业经历的夏汝卿、懂技术的朱慧彪、通财务的蒋菲等相继加盟,上海华清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模拟成立。“一开始,团队的目标是锂电池项目,经过调研评估发现,锂电池市场已经饱和,竞争优势不明显,之后就换了项目。”严洁说。

    8月,通过骆老师牵线,华清团队了解到清能集团有一项高新技术——甲醇燃料电池,该技术此前被应用于国外市场,在国内市场尚未应用。对于创业而言,这是个好机会!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企业走访,在否决了多个方案后,华清团队发掘出了房车供电系统这个新领域。

    然而,半年多的努力在短短一句质疑面前就崩塌了。

    万幸的是,他们最终仍以第17名的复赛最后一名成绩惊险晋级决赛。


    小宇宙爆发

    进入决赛,意味着机会还在,但若不创新仍然是死路一条。此时,距离决赛仅剩2周时间,华清团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彻底抛弃原来的方案,另做新计划,虽然此时新计划连个影子都还没有!

    实习免谈、论文靠后,严洁、夏汝卿等投入大量时间、心血,眼看着项目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一点点成长,这个时候却又要放弃?再拼一把!凭借着这份坚定、执着,华清团队开始重新搜集资料寻找新思路。

      一天,严洁、夏汝卿、朱慧彪再次走访清能集团无果后,低迷地踏上回校的地铁。闲聊中,夏汝卿突然灵机一动,提出不如做充电桩,当时每个人都眼前一亮,兴奋地讨论起来,甚至坐过了站。之后,大家马上分头开始调研、走访,从供应商、运营商处了解竞争产品的性能、价格以及使用情况,从停车场、小区物业处了解用户痛点。同时,还找来了新成员罗军波做产品设计。确定新方案后,计划书也重新开写。每天奋斗到凌晨两三点,对严洁、夏汝卿、姜文俊等而言已是家常便饭,决赛前夕更是通宵作战。

    “比赛当天下午2:30,答辩PPT才刚刚敲定,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背稿子,几乎全是临场发挥。”严洁回忆起当时的状况,依然心有余悸。

    尽管如此,严洁团队却因正确决策、快速执行,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在市赛中斩获银奖,并成功晋级全国赛。


      团队!团队!团队!

    “都这么大年纪了,还熬夜通宵,努力一次不后悔!”决战那天凌晨,夏汝卿在微博上留下了肺腑之言,“如果以后真的创业了,那么重要的事情一定是,团队!团队!团队!

    严洁、姜文俊也有同感——有了好的团队,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无论是奋战中还是波折中,团队成员间的相互支持、尽心尽力、不离不弃都至关重要。

    “我们会有分歧,会有观念不一致的时候,会争论,但这些争论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我们都认为,有冲突才能有完善空间。在不断挑刺、不断提出不一样观点的交流、碰撞中,我们才有现在这个比较好的结果。”提起自己的团队,严洁感到十分庆幸。

      此前,也有队员在关键时刻因为受不了熬夜之苦而临阵退出。有过这次经验教训后,华清团队吸纳新成员时就更为谨慎了。经过多番打听寻访、多次面谈,精通充电器和智能控制的周徐萍,擅长仪器研发、电路设计的博士苏嘉缘被招募进来,拥有丰富创业和比赛经验的李宝力也被挖了过来,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实力。

    “创业太艰辛了,需要持久的热情!”严洁由衷地感慨,“以前只要对自己负责,把事情做好就行,现在还要为团队负责,所有人要做些什么、遇到问题都要来找你,压力真的很大。”但是担任项目负责人也让她变得更加果敢,并开辟出了“可以去创业”这条新路径。

    “创业其实没那么难!”一直有志于创业的姜文俊经历此番打磨后,倒是更有信心了。他坦诚地评价:“严洁作为负责人很有责任心,尽管也会有情绪波动,但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这也给了我们信心。从夏汝卿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他经历丰富,创过业,想法也很活跃。

      “严洁和我是同学,她当负责人挺好的。姜文俊不错,我很认可他,最艰难的时候,他都跟我们一起努力。”夏汝卿说。思维活跃的他本科时曾经创办校园团购网,在此次团队逆袭这件事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表示:“只要机会合适,我会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