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调研担使命,数字赋能促发展 | 上海财经大学师生在江苏省启东市开展千村调查

22.07.2023  01:09

7月10日至7月14日,在城乡发展研究院刘进副教授、研究生院徐荣华老师的带领下,调研团队前往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进行调查。本次学生调研团队包含博士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来自财经研究所、商学院、经济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的10名学生。一行人在五天的行程里共走访了10个村,采访了200户村民,收集了200份问卷。

在调研开始前,本队伍已经做好了人员分工和行程安排的工作,由饶清玲同学担任队长,郝雪雷同学担任副队长,胡梦佳同学负责财务,叶楚豫同学负责宣传,其余六位同学主要负责问卷的收集工作。计划的行程如下:第一天走访惠萍镇东兴镇村和东海镇云祥村;第二天走访南阳镇武陵村和合作镇曹家镇村;第三天走访海复镇糖坊村和搬场村;第四天走访启东滨江化工园的邦道村和永丰村;第五天走访吕四港镇如意村和通兴镇村。

第一天同学们走访了惠萍镇东兴镇村和东海镇云祥。一开始,调查组成员还有些拘束,但是受到村民们的热情感染,队员们渐渐放开了许多,全情投入到了问卷提问的工作当中。虽然有些方言听不懂,但是“连比带划”,顺利解决;虽然有些专有名词村民不理解,但是队员们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在使问题通俗易懂的同时也打开了村民们的话茬,让他们侃侃而谈,这也加深了队员们对当地农村现状的了解。

  在东兴镇村做完问卷收集后,调研队伍还受邀参观了村政府的网信工作展示厅。通过听村委书记的介绍,不难发现,这里的“云服务”“云课堂”“云合力”等概念已成体系,村支书、返乡人才带货视频也已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还有“VR带你看遍这个村子”……可以说,“数字赋能”已经体现在村里的许多方面,并且卓有成效。

当一天的走访任务结束后,队员们将纸质问卷上的内容输入千村调查的系统,并在晚饭期间对第一天的工作进行了复盘。组员们分享了自己在调查时遇到的问题,大家齐心协力一同帮忙解决;还有成员提出光靠纸质问卷的收集调查和村干部的介绍,并不能真实展现农村的完整精神风貌,还需要深入村民的家中,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两位带队老师也在之后的调研中积极地帮助队员们争取更多机会。

7月12日,调研团队先后调研了启东市南阳镇武陵村和曹家镇村,并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走村入户,察村情,听民声,了情意。其中,有三家农户给调研人员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第一户的住房是当地的古建筑,全屋是木结构,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仍然比较坚固,可见村政府十分重视对当地古村历史风貌的保护。第二户和第三户都是村里的文明家庭,前者是新盖起的二层楼房;后者的居住时间比较长,房子外观显得比较老旧。但是两户家庭的屋内屋外都打扫得非常干净整洁,主人家也很热情地招待了调研团,拉家常,讲述自家被评为文明家庭的经验,也让调研人员更加深刻地体悟到乡村发展的日新月异。村干部还带领调研团参观了武陵村的爱心理发站、网格工作站,通过介绍和站内提供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到这些服务真真切切地为当地的百姓们提供了便利。



下午调研队伍来到了启东市合作镇中心派出所进行参观,了解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情况。所里大厅屏幕上出现的“南通市公安局风险防控中心”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一个大厅里分别设有指挥长、数据管理和图像应用三个办公位。根据派出所黄所长介绍,现在主要是通过大数据技术来进行日常的治安和管理工作。他还为队员们普及了网络犯罪的内幕,加强了队员们的防范意识,也让队员们认识到了数字网络的双面性。



到了第三天、第四天,队员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问卷询问工作了。在这两天里,最让队员们印象深刻的关键词无疑就是“产业”二字。调研团参观了当地由张创立的通海垦牧股份制公司。该公司在近代时将土地租佃给农户,从而为南通的大生纱厂提供原料,规模宏大,令人赞叹。回到当代,当队员们深入农户家中走访时,发现不少村民在自家做着小产业,如用缝纫机加工衣物,购买零部件进行小物件组装。同时,调研团还来到了当地的现代农业示范企业——远强番茄进行参观。企业负责人告诉调研团队,他们的产业已经使用数字技术对番茄的生产进行全过程追踪,生产出来的番茄有着极高的质量保障,在江浙沪地区的销售常常是供不应求。可以说,这次企业走访让调研团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字技术在生产领域发挥的作用,也让“数字赋能乡村振兴”这一概念在队员们心中变得更加具体生动。

最后一天,调研团来到了启东的北面——吕四港镇,在完成了上午的问卷收集工作后,一行人来到了港口处参观。尽管是禁渔期,但是队员们还是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轮船,看到了那一望无际的广阔的海,并且生发出了无限感触。的确,启东的调研对队伍里的大多数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打破成见,大开眼界的经历,它让调研队员们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更多可能,也为数字赋能乡村这一概念提供了更加生动的注脚。

在调研的过程中,调研团开展了“五合一”的劳动体验。队员们在入户调研时,热心帮助村民扫了院子,还在村民家中用老式烧柴火的灶台做了一餐农家菜,品尝到了不同于往日的美味。之所以美味,可能是因为是这餐饭是用柴火烧出来的,又可能是因为这餐饭中凝结着队员们的辛勤劳动和相互之间的深厚情谊。吃过饭,队员们去到田间地头,学会了使用锄头这一农具,并且帮助地里的老奶奶干了锄地这一农活,还在村民的帮助下认识了不少农作物。可以说,这次的劳动教育意义重大,不仅是让队员们真切地学到了农业相关的知识,更是让队员们真正感知、接触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达到了深入农户、启发队员思考的目的。

在5天的调研行程中,调研团队还前往启东的红色教育基地——抗大九分校纪念馆追忆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感悟红色精神。抗大九分校旧址为四合院式建筑,前身为清末状元张謇于1920年创建的垦牧高等小学,1942年5月,根据华中局的决定,一师将抗大苏中大队改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九分校,校长和政委由一师师长粟裕兼任,张日清任教育长。现为第三批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队员们依次参观了抗大九分校纪念馆、张謇垦牧教育纪念馆,了解了抗大九分校的创立及革命发展历程,领悟了抗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展馆中的图片和陈列物品真实地再现了张謇、粟裕等老一辈实业家、革命家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播撒革命火种的感人事迹,展现了抗大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和不朽功绩,大家仿佛回到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时期,无不为之动容,力争为日后的祖国的建设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供稿/供图:叶楚豫 编审:谢雅靖 收稿日期:2023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