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前身:日军侵华期间设备遭日军洗劫
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是上海海洋大学的前身。图为当年江苏省立水产学校部分校舍外景。
日军侵华期间,上海海洋大学的前身江苏省立水产学校遭受重创。“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学校所有设备全部被日本军部装运回日本,使中国水产教育遭受重大损失,学校几近陷于停顿。重建的校舍和重置的设备又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中悉数被毁。然而,抗战八年,水产学校师生逆流而上,历尽艰难,在大后方四川重庆使中国水产教育得以存续。
学校全部设备被日军掠走
吴淞口濒临长江入海口,东滨太平洋,自古是著名渔港、海防要地,因此日军侵华时首当其冲成为日本侵华军登陆关隘。位处吴淞口,由张謇为“护渔权,张海权”倡建于1904年,黄炎培襄助、张镠筹创于1912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上海海洋大学前身,原校址位于现吴淞口海军展览馆北侧区域)成为日本侵华军袭击重点。大概缘于水产人才熟悉水性和航海,可随时应征海军之故。
当时,学校水产教育已居国内首位,毕业生服务世界各地,在国内外颇有声望,人称“WUSONG FISHERIES COLLEGE”,校舍、设备日益完善,总值估计达百万银元以上,因此曾被拍成影片代表中国赴美国费城参加万国教育博览会。日本帝国主义认为学校是影响其侵略政策的重要阻碍,因此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被日本军部将学校所有设备全部装运回日本,使中国水产教育遭受重大损失,学校几陷于停顿。事后重建校舍,分期恢复设备,不幸“七七事变”战争再起,重建之校舍和恢复之设备又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中悉数被毁。短短六年,惨遭两次重大破坏,使中国水产教育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
抗战期间辗转后方建校
随着抗日烽火迅速蔓延,部分师生被迫辗转至四川合川(今重庆合川)。水产事关国计民生,抗战期间为坚持培养水产人才,延续水产业发展,在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校友会等呼吁下,国民政府教育部1939年4月18日批准,先在四川合川国立第二中学设立水产部,分发战区学生入学,学习水产普通科,兼学制造和养殖,学制三年。后经国民政府参政会参政员黄炎培等提议,先后经国民政府参政会第三届一次会议及国民党五届十中全会通过,于1943年1月将第二中学水产部正式改组为国立四川水产职业学校,设制造、养殖两科,学制三年。次年秋,增设渔捞科。其间,陈谋琅、王刚先后任校长。抗战八年,逆流而上,历尽艰难,使中国水产教育弦歌永续、未予中断。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侯朝海、冯立民、李东芗等校友竭力奔波和积极筹划,1947年6月在上海复兴岛复校,定名为上海市立吴淞水产专科学校。复校时教学设施简陋,校址在复兴岛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渔业善后物资管理处。学校师生及服务水产与航运业的毕业生,所涌现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精神,赢得业内高度肯定。抗日战争胜利后,为解决大批军人就业问题,侯朝海还在复旦大学等参加设立水产训练团,组织教师培训战后复员军人,授人以渔。
而今,由目前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水产学府—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发端、发生、发展的水产学科和水产教育事业,已逐渐形成服务国家水产事业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有效助推了中国水产业发展,为中国人提供优质蛋白质,确保粮食安全,做出突出贡献。
(本文感谢上海海洋大学宁波老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