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全国推广”研讨会成功举行
9月21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主题专场“外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全国推广”研讨会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举办。
我校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教授主持了此次会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科研处副处长魏航出席会议并致辞。他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出席会议的专家们能广泛交流、集思广益、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发展贡献良策。
孙元欣教授分析了负面清单管理的重要意义。开展负面清单管理,实际有两种类型,一是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二是政府权力负面清单管理。这两种类型的负面清单管理,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工作,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本次研讨会重点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文本和管理模式? 如何引进高质量外资和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外资负面清单管理如何在全国推广?我国服务业包括金融业如何对外开放?还有负面清单管理国际借鉴、以及相关法制建设等问题。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外资处刘朝晖副处长介绍了“三位一体”的外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即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开放措施和相配套管理模式。她认为,外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全国推广是一定的。外资负面清单管理在全国推广的重点应该是管理模式的推广,而不仅仅是负面清单本身的推广。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财经研究所副所长曹建华教授介绍了开展试验区第三方评估的思路,分析了自贸试验区成立近一年来在制度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在谈到试验区负面清单在全国推广的问题是,他强调政府职能必须转变、政府行为必须规范、应该建立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协调和自治机制,要完善社会诚信体系。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王中美研究员介绍了对越南、印度和菲律宾等国家负面清单管理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表明,负面清单管理,不是完全取消限制,而主要是增加透明度和可预见性;与负面清单相配套,更重要的是工作程序和操作流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从正面清单转向负面清单都来自于国际贸易投资谈判的压力,而不是主动实施对外开放。
复旦大学法学院、WTO事务咨询中心业务总监龚柏华教授围绕上海自贸试验区法制理念和未来完善的方向进行了论述,强调了负面清单管理的“法无禁止皆可行”理念的重要性,建议应从法律逻辑角度进一步完善负面清单、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并指出了下一步负面清单如何制定的方法。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江若尘教授阐述了跨国公司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跨国公司发展特点和趋势等。重点分析了中国本土跨国公司的培育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近期未来跨国公司入驻上海的趋势和数量变化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和对策。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助理谈儒勇副教授论述了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和人民币可兑换问题。具体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人民币可兑换是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的必然要求;第二,人民币可兑换的条件已经具备;第三,资本项目可兑换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步骤和策略等。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鲍晓华教授谈了上海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发展服务贸易的问题,具体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我国服务业开放和发展现状;第二,未来服务业开放的基本准则;第三,服务业开放后如何监管;第四,外资数据库建设的构想。她指出,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主要原因是对内和对外开放度不够。
研讨会专家观点和建议将整理上报上海市政府和有关决策部门。本次研讨会受到了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供稿:陈仁丽 供图:盛伟、牛志勇 编审:王雅静 收稿日期:2014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