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外甥在大夏大学曾两次换专业 胡适本人立书做担保
图片说明:大夏大学毕业生程法正的相关材料。
东方网10月22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昨天,青年报记者从华东师大档案馆进一步获悉,根据一些公开资料的比对查验,在这500份毕业证书中,除了昨天领证的陈金华老人外,目前馆方能确认身份的有5名毕业证书主人,分别为:李瑞麟、杜星垣、程法正、张英(原名黄文荃)和胡和生。“正是因为这5名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建树斐然,都是名人,这直接帮助到我们迅速锁定了毕业证书主人的身份。”华东师大档案馆馆长汤涛表示。
毕业生中
有人成长为两院院士
据悉,成立于1924年的大夏大学曾被誉为东方的哥伦比亚大学,以文理见长。而成立于1925年的光华大学则以商科、会计、银行、土木工程著称。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创办人就是光华大学的谢霖教授。据推测,光华大学毕业生就业好,但由于不一定著书立说,因此很难在当时的报刊等公开资料中得到查证。但汤涛相信,按照当时的教育质量,那些毕业生其实都能在自己的行业干出成就。
现在这5人中,只有胡和生还在世。李瑞麟和胡和生先生都是中科院院士,政治活动家杜星垣是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原秘书长,张英为总参谋部情报部副部长兼南京外语学院院长、少将军衔,程法正则是胡适的外甥。
胡适曾为
外甥休学做“担保人”
据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程法正1933年9月由大夏大学附中入大夏大学银行系学习,一学期后转入文学院英文系。曾休学一年。后再转为法学院法律系,1938年9月毕业。由于毕业证书须经教育部送审签发,到发放毕业证书的时间已经是1939年了。
在华东师大档案馆内程法正的学籍资料袋里,一份“胡适”亲自作为担保人的2页书信格外引人注意。
信封在拆开时有点破损,信纸的边缘也有些水渍,信封信纸泛出黄色,但这仍不失为一份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书信。书信用毛笔写就,字迹端正隽秀,收信人是当时大夏大学教务长鲁继曾——
“贵校学生程法正君于上学期在贵校大学部文学院英文系一年级修业已足一年,本学期该可升入二年级。然今暑以来,家中发生不幸,彼之大弟遭毙,又彼母之疴疾未愈,故须学生法正在家奉待,以顾家务,恐于最近期内也不得有暇,故今特具是书恳请教务长能准学生法正停学本学期,于明春开学时,当决来校报到销假,本学期不能来校受业之苦衷,实属不得意耳……”书信的落款为学生保证人胡适,以及学生家长程治平。
[档案馆馆长]
当年大夏大学采用学分制可以自由转院科
“现在看来,这份信函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汤涛说道。据了解,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是上海滩著名的私立大学,当时入学都需要有“入学愿书”及“保证书”,前者要求学生本人签署,“入学后愿遵守学校一切规则”,后者主要是证明学生读书的经济能力以及籍贯等个人身份信息的真实性。而类似提出“休学”这样的大事则还需要有保证人提供担保。
根据学籍卡资料信息显示,程法正籍贯为安徽省绩溪县,他于1933年9月由大夏大学附中直接进入大夏大学银行系,一学期后转入文学院英文系,接着曾休学一年。后再转为法学院法律系,1938年9月毕业。当时,转院科的时候也要专门填写志愿书。在一份民国24年(即1935年)9月10日的志愿书上显示,程法正“因兴趣不同曾经具函呈请”。
汤涛分析说,由此可以大致推断出程法正是一位追究自己学科兴趣的学生,但正是学分制以及导师制的实行,使得转院科甚至校际转学都变得可行。据史料记载,大夏大学学习效仿牛津、剑桥等欧美各大学导师制之沿革,于1929年在学生中推行实施“导师制”,是国内高校最早实施导师制的大学。读书期间,程法正还参与“夏季学期”的学习并获得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