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外滩“升级改造”方案基本确定 建步道连接浦西滨江
但有人质疑,从早期的外滩到后来的陆家嘴,再到北外滩、世博滨江、徐汇滨江,以及准备启动建设的杨浦滨江,上海已拥有不少滨江空间,但市民体验大多不如预期,改造后的南外滩会成为市民真正想要的滨江空间吗?
重点打造市民亲水平台
相关行业专家表示,市民之所以对现有部分滨江空间不太满意,原因无非三个:交通不便,缺乏配套及亲水性不足。
以外滩为例,经过拓宽改造后,比过去有了不小改进,但就整体而言,在上述三个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如:从地铁2号线南京东路站到外滩观景平台大约有600米,距离不远,但这一段南京东路不是步行街,只能从道路两侧狭窄的人行道前往,还要穿越车流密集的中山东一路等,而且外滩周边停车不方便;商业配套方面,附近虽然拥有部分商店和餐厅,但呈现较明显的“两极分化”,即只有以流动饮料车为代表的低端消费和以奢侈品店为代表的高端消费,缺乏适合普通市民的中端消费场所;至于亲水性,外滩观景平台离水面较远,参观者站在上面只能远眺,很难算是真正的“亲水”。
“话说回来,外滩的旅游属性使其不得不面对大量游客,滨江区域设计必须考虑容纳大人流的安全要求,因此在亲水性上就会有所欠缺。”该专家说,其他几处滨江区域也多少存在类似的问题,就像陆家嘴地区,规划设计之初对商业配套和人行交通等方面考虑不足,后来虽然经过“补救”,但仍留下了瑕疵。
据专家介绍,这次南外滩规划将重点打造真正的市民亲水平台,利用现在已有的高桩码头,形成两级标高的波浪型亲水平台,利用岸线的凹凸变化形成江中生态绿岛甚至沙滩,为市民打造一个亲水休闲好去处。
建步道连接浦西滨江区
参与南外滩规划设计的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黄轶伦工程师告诉记者,作为黄浦江世界级滨水区的建设重点,南外滩的设计方案一定程度上吸取了此前滨江开发的经验教训。
根据规划,未来南外滩滨江区有三个核心,分别是中山南路和黄浦江之间的“直接临水的滨江活力带”,以及“董家渡金融核心区”和“十六铺金融核心区”。
“对普通市民而言,更关注的还是直接临水区。”黄轶伦介绍说,滨江五库等历史建筑已经改造成为文化休闲的聚集地,侧重于亲水休闲体验,老码头地区将保留延续现有的商业服务和创意办公功能,并逐步引入文化展示和交流功能。
根据规划,今后外马路外侧将创新引入钢化玻璃防汛墙,防汛墙外到黄浦江边为亲水平台。“亲水平台平时对市民开放,便于大家近距离接近黄浦江。等到汛期则根据水位情况关闭平台,但站在外马路仍可以通过钢化玻璃防汛墙看到江面。”黄轶伦说。
南外滩规划中还包括了一项规模不小的交通工程——中山南路地下通道工程,包括地面道路、地下通道和地下公共空间三部分。地面道路改造北起复兴东路,南至会馆码头街,总长约1250米,按双向6车道实施;地下通道沿中山南路地面道路展开,北起白渡路,向南延伸到董家渡路,全长950米;地下公共空间则北起新码头街,南到公义码头街,全长380米、宽约35.4米。据悉,挖出这么一个立体地下工程后,既可以有效分流过境交通,又能连通滨江区域和腹地,构建地下人行交通网路。
此外,黄轶伦还透露了一项关于全市滨江区的“宏伟计划”:相关部门正在考虑黄浦江滨江岸线公共步道的全部贯通。“通过建设滨江岸线的公共步道,今后市民可步行或骑车,从外滩一直南下到徐汇滨江。”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