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声音]2014年11月18日-11月24日
[编者按] 大学是社会的智库。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建言献策,独到见解和精彩论断不时见诸媒体。交大新闻网专门开辟“一周声音”专栏,摘发部分专家学者在媒体上的“交大声音”,展示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传承等方面的见解、思想、精神,向专家学者对提升国家和社会软实力作出的贡献表示敬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黄钢教授:留学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只看发表论文的数量
上海正在向着国际化都市的目标迈进,各国精英将上海视为开拓事业的理想之地,但要实现城市的国际化,医疗服务的国际化是最基本的保障,因此,医学院的国际化教育,也正在为未来上海乃至中国医疗服务的国际化储备人才。留学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只看发表论文的数量,其他的影响更加长远。(新民周刊 2014.11.1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杨溢:在中国做医生同样可以有很多国际交流的机会
目前中国医学发展跟国外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而且像上海这样的地方非常开放,在中国做医生同样可以有很多国际交流的机会,中国病人多、挑战也多,我觉得从事业发展上来说环境更好。(新民周刊 2014.11.19)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钱军教授:沪港通是非常好的“试验田”
沪港通是第一次跟国际市场打通意义很重要,是非常好的“试验田”。过去中国资本市场是过度谨慎,沪港通是可见又控的,其做好的标准,不是上证指数要涨多少,只要规范化,风险控制没有问题,口子应该更大,而且应该开更多。(中国经济周刊 2014.11.19)
上海交通大学体委副主任孙麒麟教授:增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
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信息技术革命互联网浪潮席卷,大学生生活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良的生活学习方式成为最大的健康“杀手”。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仍然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要提出一定的达标标准与实施要求,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是体质健康体魄强健的合格人才。增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学的体质状况受体育教育、认知水平、生活习惯、社会环境综合影响。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必须多方协力齐抓共管。(中国经济网 2014.11.2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杨槱教授:学习和提高汉语能力应大力加强
英语已经是全球化的语言了,实际上,我国也已把英语作为高考的一门重要学科。但我国不能与印度一样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印度化”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汉语学习必须进一步加强、提高。现在世界上有14亿人在用中国汉语。中国对世界、人类的影响和中华文化的传播日益广泛。汉语不能丢,学习和提高汉语能力应大力加强。(文汇报 201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