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积极构建“城在林中,林在城里”生态宜居城市
上海正积极构建“城在林中,林在城内”的生态宜居城市。根据初步构想,至2040年,上海生态用地比例要求达到陆域面积的5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中心城新增公共绿地30平方公里以上,自然湿地保有率32%,湿地保护率37%。
据市绿化部门透露,上海森林覆盖率现已达到14.04%,全市绿地面积已达4.8万公顷,林地面积10万多公顷,湿地37万多公顷,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区绿化为主体、郊区新城绿化为补充、生态林地和防护林地为外围支撑的“环、楔、廊、园、林”生态环境格局,全市生态安全不断巩固,生态功能明显提升。
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陆月星在日前举行的“森林生态功能,让城市和我们更美好”国际论坛上指出,上海要从系统化、精细化、功能化三大角度着手,加快“城在林中,林在城内”建设。所谓系统化,就是要构筑三地融合生态空间。“十三五”期间,上海将重点实施“两道、两网、两园”体系建设。“两道”,即廊道、绿道。依托大江、大河、高速公路、快速干道等,形成绿地、林地、湿地等贯通的生态廊道,努力做到“有路就有林,有河就有林”,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两网”,即城区立体绿网、郊区农田林网。中心城区积极建设立体绿网,将立体绿化从高架桥柱、沿口等延伸到建筑外墙、窗台阳台,同时使楼宇屋顶绿起来,改变“水泥森林”城市形象。同时,郊区将建设一张农田林网。重点在田间地头、宅前屋后、河边、路边推进农田林网建设,形成“水绿相间的江南乡村特色”。“两园”,即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制定基本实现绿地500米服务半径扫盲实施计划,研究步行15分钟公园可达性方案,强化“口袋公园—社区公园—地区公园”城市公园体系构建。
所谓精细化,是要打造特大城市管养特色,积极推进“互联网+”与生态建设的融合创新,探索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创新2.0时代下的信息技术转化应用。落实绿化管理、绿地建设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并根据发展需要逐步修订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激发绿化活力。完善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绿化城市维护资金投入等政策。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整合科研资源,完善各类技术规程和标准规范,提高管养能力。
所谓功能化,旨在发挥生态资源综合效益。据评估,上海既有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8项服务功能方面总价值达116.19亿元。今后,上海将继续推进绿地、林地、湿地规模总量和品质效益提升,加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增加生态产品供给。
□记者 陈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