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全面推广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覆盖42万名中小学生
原标题:申城全面推广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东方网8月28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3至5年内,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本报昨日从市教委获悉,2014年起在上海四区县试点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今年起将推广至全市17个区县。至今年底,全市将建立学区和集团83个,覆盖学校531所,覆盖42万名中小学生。
据介绍,“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就是将优质学校与自主发展能力较弱的学校,或者大型居住社区公建配套新建学校等结成办学联合体,形成资源共享、抱团发展、集成创新的办学新格局,整体提升区域学校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
去年,市教委公布了推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从2014学年进入“先行先试”阶段,在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金山区等4个区进行试点。2015学年起,全面推广至全市17个区县。到年底,全市将有学区和集团83个,覆盖学校531所,覆盖学生425889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34.6%。到2017年年底,预计全市学区和集团数将达到118个,覆盖学校717所,覆盖学生585151人,届时将基本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表示,上海中小学“学区化、集团化”目标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带动和辐射能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平衡发展,可以进一步缓解“择校难”、“择校热”的现状。
据了解,“学区化、集团化”试点一年以来,并非只是将区内中、小学校进行“高低组合、强弱搭配”,而是形成资源共享、抱团发展、集成创新的办学新格局,实现区域学校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此外,资源共享,让校际之间联合开发建设课程、合作开展教学研究设计的活动更多、更有效,研究教学的意识和氛围得到增强,同时促使中青年优秀教师敢于冒尖、脱颖而出。
对于市民关心的师资流动问题,市教委称,学区、集团内部师资流动将一方面适当放宽基地学校的教师编制数量,采用“集中招聘、集中培养、集中储备、统筹使用”的方式,不断增强新进队伍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制定教师柔性流动制度,在“编制不变、待遇不变”的前提下,重点由基地学校向学区内其他学校流动,由基地学校骨干教师作为流动对象,从而发挥骨干教师在整个学区内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