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在手术室当“匠人”,“怪咖”陈其民说——

24.04.2015  02:33

陈其民(右二)是国内完成联体儿分身术最多的医生。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普外科主任陈其民,算是上海医疗圈里的“怪咖医生”。他是医生,专挑别人不愿做的手术。他是发明家,坐拥10多项专利。近日,他又迷上移动医疗,自己写APP设计方案,“乳腺癌检测APP”、“新生儿黄疸APP”等有助于疾病早期筛查的应用呼之欲出。他说,花了30多年在手术室当“匠人”,但医生的至高境界应该是让人别生病。 

   脑洞大开的临床发明家

  公立三甲医院的外科主任,通常给人严谨、不苟言笑、学院派的印象。把这些固定思维套在陈其民头上,全不中。 

  陈其民是资深发明家,20多年前就开始搞些小发明,至今已拥有10多项专利,其中不少让人瞠目结舌。比如,10年前他琢磨出了一个“喝水知癌”的专利。“人喝水时会发出咕噜咕咕的声音,但如果食道里长了异物,水流受阻,声音就会不同。”陈其民设计了一个装置,用8个高敏麦克风在体表食道沿途部位录音,声音数据连接电脑,在大量喝水声音中比对正常音、异常音。如果是异常音,就可怀疑食道里长了肿物,就会建议病人再做食道镜、胃镜确诊。 

  得知这个专利,点赞的、非议的,都有。陈其民不以为然,“一百年前第一个发明心电图仪的人,不少人也说他是骗子。在脚上、胸上、手上连上电线,电表指针跳跳,这就叫心电图?当时大家不理解。若干年后,大家才承认这是科学,心脏跳动会伴随着生物电流的改变,这种微弱的电流还可以经过体表测得。” 

  前些年,陈其民兴致勃勃地抱着这个专利参加工博会,卖了100万元。他相信,科学最初的模样可能是粗鄙的、有漏洞的,但这不能成为不断探索改进的绊脚石。 

  身居临床一线多年,陈其民喜欢观察。“我们能不能做一个不倒翁夜壶,效仿不倒翁的原理,这样夜壶在晚上不容易被踢到,保持了病房环境整洁,也让患者获得更好的休息。”“我们有音乐贺年卡,打开贺卡,内置电路形成回路,音乐开始自动播放,这可以用在皮带上,孕妇戴上这种‘胎教皮带’,就能给腹中宝宝听音乐。”“孩子起夜,夜灯常开睡眠环境不好,突然开个大灯其他人被惊扰,索性做一款亮灯拖鞋,在拖鞋前端按个小LED节能灯,当你踩下去,灯泡就发亮。”……过去10多年,陈其民的专利,以及还没有成为专利的点子,几乎都围绕临床展开。 

   专挑别人不愿做的手术

  如此酷爱发明的医生,让人难免心生疑问:看病是不是“野路子”?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交大医学院前身)毕业,进入新华医院,后作为初创团队转入全新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圈里人谈及陈其民的手术技艺,都会翘大拇指。 

  记者采访陈其民这天,他刚从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一墙之隔的仁济医院归来,这天,他和仁济肝脏移植中心主任夏强合作了一台儿童活体肝移植手术。 

  儿童亲体肝移植手术,代表了目前腹部外科的最高水平,它说是一个手术,其实涉及两台手术——得先从健康成人这里切下健康肝脏,再“”到儿童身上,填补病肝位置。这些年,陈其民把主要精力投入这类高难度手术,通过与夏强合作,他们累计完成的亲体肝移植例数居全球第一,相关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2014年,他拿到了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全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熟悉陈其民的人都知道,他就喜欢做别人没做过或不愿做的手术。也因为这样,许多奇症患者找到他。在亲体肝移植领域,“镜面人”曾找上他,这类患者如同镜中人,脏器位置与正常人相反,这意味着在“”肝时,动脉、静脉血管等全部颠倒,医生需要在错综复杂的内脏系统里重新设计“连接”路线。 

  “开刀就是一种在人体上的雕刻,得静下来心。”陈其民自言是讲究手艺的“匠人”。对他来说,高难度手术已成为一种挑战和乐趣。但他不忘向记者强调,这不是当医生的最高境界,“高级医生应该是让人在没生病前早发现,别生病,晚生病。” 

   自己设计疾病早期筛查APP

  这也是如今陈其民钻研“移动医疗”的原因。最近,他自己写了两款手机APP设计方案:乳腺癌检测APP、新生儿黄疸APP,前者利用近红外线原理,发现乳腺癌细胞特定的色差变化,以便提示人们自我更早期地发现肿瘤;后者通过儿童面色数据与云端儿童大数据比对,以提示黄疸水平,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尽早就医。 

  “移动医疗对现有医疗模式的冲击很大,原本一个医生靠经验看病,如今大数据可以收集几亿条的血液数据,上百万条心电图信息,一个医生一辈子都不能看到这么多种情况。”陈其民感觉,移动医疗的浪潮不会让医生失业,但会带来危机感,也会带来新的生机。比如利用大数据更好地帮助医生早期发现疾病,可穿戴设备的问世有望让人们无时无处都能关注自己的健康信息,及时发现问题。 

  陈其民的上衣口袋里一直挂着一个卡通娃娃,这是为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要让孩子信任你,得懂儿童的语言,用玩具可以分散孩子注意力。有时还要给孩子编故事,做游戏。”陈其民说喜欢当医生,也想当好医生。在小儿外科临床一线摸爬滚打30多年,陈其民感觉,未来怎么当好医生,除了练就一身绝学,还得在预防、康复方面下更多功夫。 

来源:《文汇报》 2015.04.23 第08版  

原文: 医生至高境界是让人别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