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索“土地整治+”模式 以七大郊野公园建设为载体

22.09.2016  22:39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供游人小憩凉亭旁侧的一首宋代诗人徐矶的旧诗,为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郊野公园提供了最好的注脚。

  经过近3年的建设,继金山廊下之后,上海市崇明区长兴岛、青浦区青西、松江区广福林等郊野公园近期也将开园。融合了“土地整治+文化”、“土地整治+教育”、“土地整治+运动”等新模式,全市规划总面积130平方公里的上海七大郊野公园今年一期将开园30多平方公里,涉及整理耕地25.4平方公里、搬迁企业约250家、搬迁居民3000多户。

  据介绍,郊野公园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而是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以建设用地减量化为抓手,统筹涉农政策资金建设的具有一定规模、拥有良好田园风光、提供都市休闲游憩的郊野开放空间。2012年,上海规划建设21座郊野公园,并按照规划布局和实施可行性确定了6个郊区县的7个近期建设郊野公园试点。

六个郊野公园规划示意图

  “郊野公园建设首先是有效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核心是建设用地减量化。上海积极拓展土地整治外延,将土地整治与艺术、体育、乡建、自然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跨界融合,在保耕地红线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农村面貌、锚固生态底线、培育新业态、提高农民收入、促进郊野地区转型发展。”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综合保护处副处长夏杰表示。

  仅在一期郊野公园建设中,上海就已投入23亿元,整理耕地6.6平方公里(约9900亩),合并居民点2800户,减少“三高一低”工矿企业208家。除了开园一年多、以“”为特色的金山廊下郊野公园外,以“近郊休闲”为特色的嘉北郊野公园,通过土地整治实现建设用地净减量147公顷;减少工业企业年污水排放量88万吨,约占当地工业企业年污水排放总量的90%,并基本实现了农村污水、生活垃圾的“零排放”。

  以近郊都市森林、近郊湿地、滨江森林、文化遗址为特色的其他郊野公园,也计划于2017年6月前开园。据介绍,截至2015年底,上海市通过郊野公园等土地整治平台建设了193平方公里的生态开放空间,大大优化了城市生态空间布局,也为实现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负增长”奠定了较好基础。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刘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