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声音]人口和土地压力要求上海加快城市更新(等5则)

07.07.2016  05:09

  [编者按] 大学是社会的智库。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建言献策,独到见解和精彩论断不时见诸媒体。交大新闻网专门开辟“一周声音”专栏,摘发部分专家学者在媒体上的“交大声音”,展示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传承等方面的见解、思想、精神,向专家学者对提升国家和社会软实力作出的贡献表示敬意。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李湛教授:舟山将如何更好地落实江海联运

   从政策上讲,通过已纳入上海自贸区范围的大小洋山的合作模式,争取将上海自贸区政策覆盖延伸至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核心区域,建立与上海的合作交流示范基地,探索自贸区跨省市发展的模式。更紧迫的是充分结合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实际需求,谋求更多单项突破,做到先行先试,例如开放船舶登记制度,允许江海联运船舶在舟山注册;研究江海联运船舶专用保税燃料油,提供补贴优惠政策;实施长江经济带各重要港口与舟山港之间的启运港退税政策等。(杭州日报   2016.6.29)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王林教授:人口和土地压力要求上海加快城市更新

   上海提出城市规划土地零增长,变成上海新一轮城市规划战略,这是一个转折点。对于上海来说,城市从以新的土地开发为主,转向城市更新。这么多年快速发展,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大部分指标都是健康的,但是两个指标不行:一是人口严重超标,本来预计到2020年上海人口达到1800万到2000万,现在已经严重超标。第二个指标是土地,原来的目标是到2020年做到三个1/3,分别是1/3建筑用地,1/3农田,1/3是森林,但是实际到目前为止,照片拍下去1/2土地已经用掉了。所以,在上海的土地不能再增加的情况下,上海要迈开城市更新的步伐。(澎湃新闻   2016.6.30)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潘重光教授:谈转基因的安全问题

   如果没有一个安全性的基准,空泛地谈“安全”——或者像许多人期望的那样谈“绝对安全”,是没有意义的。“绝对安全”在逻辑上是无法证明的。我们无法证明人类吃了几千年上万年的食品是“绝对安全”的。比如花生、小麦、蚕豆、牛奶、木薯等食物,它们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然而直到近代,人们才知道它们可能会导致一些人过敏或者中毒,严重的甚至会致人死亡。但是,我们却能接受这些有着长久食用历史的食物是“安全”的。

  因此在评估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时候,是把经过基因改造的作物和相应的没有改造的作物相比较,如果前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不比后者高,就认为二者“风险等同”。在风险等同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认为后者是“安全”的,那么就应该接受前者也是安全的。(科学画报 2016.7.2)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周颖副教授:网红经济正在创造商业神话

   网红经济‘前无古人,但不敢说后无来者’,网红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一直不断地在刷新曾经的网络销售记录,能够不断创造出商业神话。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分为三种,网红电商,依靠移动直播或录播的网红经济,以及内容网红。网红孵化器和网红经纪是网红的主要供给方,以及社交平台是网红的流量来源。(中新网   2016.7.5)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研究院张建武教授:推进巴铁面临的问题

   巴铁是比较突破常规的设计,不是天方夜谭,是可以实现的,只是现在还不成熟,要放在城市里运行还需要深入研究。这种车最适合在南北走向比较窄、东西走向比较长的狭长城市,不需要拐弯,而且比地铁的造价低。经过这么多年,巴铁技术应该越来越成熟,关键是有哪个城市愿意把这个事情推进,还需要研发团队解决各种综合性问题。(中国青年报   20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