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团队自主研发 用"上海创新"守护公众健康
过去,医疗器械的研发常常是生产商或是研究机构的工作,现如今本市越来越多的三级医院团队,带着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主动开展并实现医疗器械的自主研发,用更多“上海创新”的新技术守护公众健康。请听记者的报道。
(插播:年近六旬的老吴最近心情很好,没有了腰椎间盘突出的困扰,晚上能一觉到天亮了,他逢人就说,给自己做手术的医生小伙很牛,脊柱穿刺一针成功,40分钟就完成了手术,过去这样的手术可要至少三个小时。
实况:有一个穿针就穿进去,反正也没什么痛苦,定位针一下就定位了,没有重复的使用一会儿插,一会儿拉。
插播:其实给老吴做手术的医生并不是高年资医生,神秘的新式武器是十院脊柱微创中心研发的:脊柱微创手术深部定位器,能够帮助手术穿刺实现精准定位。新武器诞生源于困扰临床多年的大难题。
十院脊柱外科主任贺石生介绍,脊柱微创手术避免了过去患者开大刀的痛苦,只需在局部打几个小孔,就能在方寸间完成精密操作,但它的推广却有一个瓶颈,就是医生操作经验的积累,手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穿刺。
实况:我们做微创手术就是要精准定位。不能打开来看。我们现在常靠的是第三只眼X光。X光线反复多用病人医生暴露都很多。时间也长对病人对医生都不好。
插播:在脊柱微创手术中,新手医生穿刺反复十几次甚至三十几次都非常多见,那么有没有办法让老手和新手穿刺都能一针定位?贺石生和他的团队,前后经过三年多的研发和临床实验,最终打造出这款定位器。
实况:怎么想办法让这个手术做起来更加简便,让病人的创伤更小这是我们一直在想的问题。我们找了机械工程师、设计师,大家一起商量做出原型来再改。
插播:这款定位器外形像是放大的圆规,四分之一圆弧造型,布满刻度,穿刺针通过定位弧和红外线的引导,能够准确的穿过椎间孔直达病灶。范国鑫是初出茅庐的年轻医生,在定位器的帮助下,做起手术来也是信心满满。
实况:我第一次穿的时候有几十次吧,到我们再拿这个东西做实验的时候基本都是一针准,就是一针就到位了我们只是需要透视两次。信心提高了很多。
插播:目前通过与企业合作,定位器已经进入报批医疗器械证书阶段,有望获得大批量生产。而在上海各大医院,类似的创新产品还有很多,仅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就拥有专利11项,小到氧气罩、大到影像辅助车,临床上的一个个难题正在转化成为创新的动力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