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一宝"罗汉菜重回餐桌 曾与南翔小笼齐名

20.07.2016  07:44

  

  嘉定农户采收罗汉菜。(资料)

  记者最新获悉,经过十多年保护与技术攻坚,曾一度濒危的嘉定地方特色蔬菜——罗汉菜,已突破技术壁垒重新在上海嘉定生根发芽。目前种植范围辐射全区10个果园、1个有机水稻生产基地,不少农户也有种植。罗汉菜重回市民餐桌已成现实。

  “嘉定一宝”差点灭绝

  罗汉菜学名菥蓂,又名遏蓝菜,属十字花科草本植物,是与南翔小笼包齐名的“嘉定一宝”,因菜叶如层层叠叠的罗汉而得名。这种菜入口略苦,回味清香,是上海市民喜食的野生蔬菜,也是上海郊区珍稀的蔬菜种质资源。罗汉菜有益气、利肝、明目的功效,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尤其是腌制过后的罗汉菜风味更是独特。

  上世纪60年代以前,罗汉菜在嘉定广泛分布。之后,随着化学制剂的大量使用和城市化的推进等原因,罗汉菜种质资源出现严重匮乏,仅有极少量野生种质资源被暂时保护了下来。

  “再不保护就全消失了。”据嘉定区农技中心副主任陈珏回忆,上世纪末开始,嘉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就开始寻找罗汉菜,直到2003年,才在南翔的一位80多岁老农手中征集到这一菜种。罗汉菜以前主要生长在南翔、马陆一带,且大多长在棉花田里。现在,嘉定的农田多数在北部,棉花也鲜有种植。环境的变迁让罗汉菜感到了“不适”,选育适合栽培的新品种,成了相关工作人员的新目标。

  选育新品种亩产1000公斤

  2011年起,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承担了嘉定区科委的《地方特色蔬菜品种》项目,着重开展罗汉菜研究,包括罗汉菜的提纯复壮、品种选育、种子繁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在此基础上,科技人员继续开展罗汉菜的加工腌制研究,确保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经过长期人工驯化和选择,嘉定区终于选育了适合栽培的品种——“嘉秀”罗汉菜,并于2012年通过了上海市品种认定。“野生的罗汉菜单株重0.53到1.25克,且没有分蘖,只有8个—21个叶片,亩产只有400公斤左右,有时还会成片死亡。”据介绍,“嘉秀”单株就重96.7克,分蘖有18个,每个分蘖还有8到15个叶片,亩产可以达到1000公斤。

  多番尝试稳定出苗率

  有了适合栽种的新品种,为何迟迟不见大范围推广?因为罗汉菜着实“难侍候”。罗汉菜种子休眠时间长,出苗很不稳定。

  2013年,陈珏和同事们试种了20亩,结果遭遇了一个月没出一棵苗的尴尬事。在邀请专家一起“头脑风暴”后,最终大家商量出了“用激素让种子萌动”的方法。多次试验后发现,经过处理的种子7天到10天出苗率可达90%以上。同时,工作人员对罗汉菜的种植开展全方位研究,制定了上海市企业标准Q/NJTG2-2016《罗汉菜生产技术规范》,通过专家评审之后于今年6月正式发布。

  罗汉菜要想真正“”起来,只有将其推向市场才是出路。由于罗汉菜鲜食苦味较重,销路或成问题。陈珏和同事们在食堂里开发了十七道罗汉菜菜谱,并邀请专家和同事们试吃,吃完了还要填写调查问卷。“结果,腌制和做馄饨、饺子馅儿比较受欢迎。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上海市一些本地优良蔬菜品种正逐步减产甚至消失。保护优良蔬菜种质资源,对于保持物种的多样性、保证物种繁衍、提高物种的科研利用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嘉定区农技中心已经栽培了罗汉菜、牛踏扁毛豆、黄渡青、苏州青、小八叶塌菜、盘香豇等多个地方特色品种,着重收集和完善其熟性、病虫害抗性、生长生态环境要求等资料,并采取多种方法对相关蔬菜资源进行收集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