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男孩受困7天7夜获救 来沪见恩人

25.04.2016  11:54
50岁的白海明(左)在虹口与当年的救命恩人相逢。 - 新浪上海
来源: n.sinaimg.cn
50岁的白海明(左)在虹口与当年的救命恩人相逢。

  昨天11时18分,50岁的白海明发了一条图文并茂的微信到朋友圈:“见到上海抗震救灾医疗队的救命恩人,心情非常激动!!!所有受到原上海虹口中心医院(注:现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救助的灾区人民,永远感谢你们大爱无疆的善举!

  现居秦皇岛的白海明,正是40年前的那场唐山大地震中,受困7天7夜后,被上海虹口的医疗队员救出的10岁小男孩。

  昨天上午,当他一出现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会议室的时候,便听见一声声“小明明”的亲切叫唤,当年援助唐山地震医疗队员杨永年、沈建人、李萍娟等激动不已,一下子和他拥抱在一起。“杨医生、沈医生,40年了,一直想念你们……你们还都好吗?”白海明和当年抢救他的医疗队员们眼眶都湿润了。

   曾经的“小明明”已是国际海员

  前不久,在一次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的座谈会上,当年的医疗队员讲述了他们抢救伤员的情景,其中讲述抢救“小明明”的故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经市、区有关部门和唐山当地相关部门的合作配合,已经失联近40年的“小明明”白海明和当年把“小明明”从废墟里扒出来的原解放军教导员郭来被找到。此次,已是国际海员的白海明趁着即将出海的间隙,专程来上海感恩当年救助过他的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疗队员。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0分,当人们还在酣睡时,一场夺取了24万余人生命的唐山大地震发生了。第二天,上海多支医疗队就奔赴唐山。虹口区中心医院医疗队日夜兼程,坐火车转卡车前往唐山参加抢救伤员的工作。

  1976年8月3日上午,正在紧张救治地震伤员的医疗队员接到命令,有一位被困了7天7夜的小男孩白海明刚刚从废墟里救出,生命体征十分虚弱,急需医疗队员前去抢救。医疗队指导员杨永年、外科医生韩士章、儿科医生范薇薇、骨科医生沈建人立即赶赴解放军在野外的帐篷医疗点,抢救白海明。

  杨永年说,当时白海明已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了。虽经初步抢救,他的心率仍达每分钟120多跳,体温波动,右肺呼吸音粗糙,血压很低。由于160个小时左右没有吃喝,白海明严重脱水,脑、心、肾出现缺氧症状。 

  医疗队一到,便采取了一系列急救措施,并向当时的上海医疗队大队部和河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汇报情况,并迅速调来了代血浆、人体白蛋白及其他药品和器械。

  “当时,我们是用扁担挑着显微镜等医疗器械,冒着炎热,步行到解放军临时帐篷医疗点去的。”沈建人说,经过数天的抢救和日夜护理,白海明终于脱离了危险,得救了!这件事当时在地震灾区传开后,老百姓激动万分,都情不自禁地说,这真是个奇迹,多亏了共产党、子弟兵和来自上海虹口的医疗队员。

   仅虹口医疗队就救治3400多名伤员

  回忆当年被救的经过,白海明几度哽咽,“疲劳、饥渴、疼痛,我曾经以为自己再也见不到明天了……可就在希望即将消失的时候,解放军来了、上海的医护人员也来了。你们把我从死神的身边拉了回来!没有你们,就不会有我的今天!”说完,他深深地对着恩人们鞠了一躬。

  当年将白海明从废墟里扒出来的解放军教导员郭来也专程来到上海。郭来说,当年抢救白海明的事迹成为了轰动一时的新闻,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如果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那么为人民挺身而出就是解放军的责任!”郭来的话音依旧铿锵有力。

  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金大陆告诉记者,唐山大地震后,上海共派出了3批医护人员前往救助,并在唐山建立了4个抗震医院。其中第一批的条件最为艰苦,有包括虹口区中心医院在内的56支医疗队,共800多名医护人员参与。而仅仅是虹口区中心医院医疗队,就在唐山救治了3400多名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