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妈妈”和兵儿子们的“母子情”

30.07.2014  13:04
  “周妈妈”是全国爱国拥军模范、69岁的周志军。17年来,她的拥军足迹已遍布上海56家部队单位,与上海17个区县的消防部队、海军航空兵部队、武警上海总队七支队十一中队等部队官兵们缔结了深厚的军民“母子情”。

  今年5月4日,金山消防支队纬八中队全体官兵都比以往起得更早,擦窗的擦窗,扫地的扫地。“今天‘周妈妈’要来,我们要做到窗明几净!

  “周妈妈”比官兵们更兴奋,当天凌晨3时就醒了。这也是她多年来的习惯:如果第二天要去郊区部队慰问,她从不贪睡,以免睡过头让“兵儿子”们等着。从闵行东川路家中赶到纬八中队,她要换乘3辆公交车。早上7时许,她终于带着绿豆等消暑慰问品来到警营。“周妈妈好!”纬八中队指导员代迎军热情地迎了上去。

   年夜饭要先和“兵儿子”吃

  在上海的军营、警营中,“周妈妈”名气很响,不少官兵都能随口说几个周志军的故事。

  杨浦消防支队国和中队指导员史文强清晰地记得,今年五一小长假的第二天,周志军揣着一大包鞋垫,乐呵呵地来到中队,千叮万嘱要求史文强按“每人两双”的标准发放到位:“消防员辛苦得很,保护好脚,才能完成任务!

  武警闵行中队担负着看守所外围武装警戒任务,战士们长期站岗放哨,腰肌和脊椎类伤病是家常便饭。于是周志军买来药水药膏,亲手为战士按摩推拿、敷药换药。“周妈妈的女儿到外地出差,问她要什么纪念品,她别的不要,只要当地出名的跌打药膏,为我们治疗伤痛。

  每年除夕,周志军家的年夜饭总比别人家晚,因为她要先到家附近的闵行消防支队闵行中队,和60位“兵儿子”一起吃团圆饭,然后才回家和老伴、儿女吃第二顿。

  周志军虽然已退休,但她比上班的人还忙:夏天送绿豆,冬天送姜汤;端午送粽子,过年送饺子;新兵下连来鼓劲,老兵退伍来送行;战士受伤了,她送来药品;战士想家了,她过来安慰……

  “跟亲妈没两样!”这是不少战士对周志军的评价。

  除了关心战士们的生活,周志军还利用自己擅长种植绿化的特点,改善部队环境。1997年,周志军得知海军航空兵某师场务连正在搞绿化工作,当即毛遂自荐。此后一段时间,她每天骑着三轮车往返于十多公里外的军营,将买来的树苗和花籽一次次送到部队,手把手教战士们育苗、移栽、浇水、施肥,还把家里栽培的几百盆名贵花卉赠送给了部队。

  在周志军的帮助下,该部队实现了65%的绿化覆盖率,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军营”。此后,周志军又先后为普陀消防支队、闵行消防支队、武警驻航天五中队、武警驻浦江部队、闵行陆军部队等军营指导绿化。在她的努力下,多家单位被评为绿化先进单位。

   周妈妈”成“编外辅导员

  长期和部队打交道的经历,让周志军对军人的心理极为熟谙。考学落榜想些啥?受伤生病想些啥?在周志军心中,这些问题都有“细账”。

  消防战士许羽雁,去年考军校落榜,他一度沮丧不已。细心的周志军发现了小许的情绪变化,约小许促膝长谈了一次:“多大个事?你这么年轻,路还长着呢,我认识的小许可不是愁眉苦脸的人呐!”周志军还告诉小许,在部队不单只有考军校一条路,还可以靠自己的工作表现留转士官;即使退伍,也会因为部队大熔炉的历练而学有所成。短短几句话,让小许心中豁然开朗。

  2013年冬天,闵行消防支队闵行中队消防员高一峰在训练过程中双腿受伤,一度只能坐轮椅休养,情绪日渐低落,萌生了退伍回家的想法。周志军得知后,熬好鸡汤,用保温盒装好,骑电瓶车送到警营。“闻着还在冒热气的鸡汤,看着周妈妈慈祥的笑容,听着她叫我儿子,那一瞬间我觉得周妈妈就像我的亲妈一样,让我感到特别温暖。”小高说。克服了心理障碍,小高没多久就养好了伤。

  老兵退伍,不少战士心里“转不过弯”。周志军会送上镶有“一路平安”字样的鞋垫,语重心长地叮嘱:“儿子哎,回去好好工作,男子汉顶天立地,到哪儿都能成才!

  没什么豪言壮语,但周志军的话就是有让战士们安心的“魔力”。“周妈妈阅历丰富,又有亲切感,听她劝解能舒服很多。”许羽雁说。

  不少基层部队的指导员都由衷感谢周志军:“周妈妈,谢谢你,你一句话顶我们说十句,你是我们的编外指导员!

  为了让“兵儿子”们安心服役,缓解思乡之情,周志军特地买了相机为“兵儿子”们拍照,既留下美好回忆,又可以向他们的亲人汇报军营生活。“周妈妈每次都自掏腰包为我们冲印照片,有的集体照,她一印就是近百张,每次都要叮嘱我,每个‘儿子’都要发放到位。”闵行消防支队闵行中队指导员徐旭告诉记者,光冲印照片这一项,周志军每月就要花掉500多元。

   心中从小埋下拥军种子

  每当看到周志军喜气洋洋地把一包包东西装上电瓶车,邻居们就知道她又要去“犯傻”了:“有钱不贴补家里,一门心思往部队拿,又不是自己孩子在那儿,这不是犯傻是什么?

  很少有人知道,全身心牵挂部队的周志军,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已埋下了拥军的种子:周志军的父亲和叔叔六人曾参加过抗日革命活动,她的哥哥在革命时为国捐躯,年仅21岁。周志军6岁时,一支野战军部队驻扎在她家里。耳濡目染之下,周志军对部队生活心驰神往,也要参军。连队首长感慨道:“你现在年纪太小,长大了再来吧!”这便是周志军名字的由来。因各种客观原因,周志军长大后并未参军,近20年的拥军生涯是她圆了自己一个“军旅梦”。

   周志军爱她的“兵儿子”们,“兵儿子”们也爱她。

  周志军经常邀请“兵儿子”们到自己家吃饭,每次“兵儿子”们都会坚持给周志军家大扫除。周志军过意不去。“兵儿子”们哈哈大笑:“娘,你把军营当家,我们也把这里当家。我们这是为自己家打扫,你就别推辞了!

  逢年过节,周志军的手机耗电总是特别快:各个部队中的“兵儿子”都会争相打电话给她,短信信箱也几乎被挤爆。“有些退伍好几年的士兵也给我打电话,跟我说他找到了工作,娶了妻子,祝我节日快乐。儿子们有出息,我听了真是开心!

  一次闵行消防中队的老兵退伍欢送会上,退伍老兵刘海抱着周志军嚎啕大哭:“娘,舍不得离开您啊!”山东籍战士张冬冬等五名退伍兵写了“老娘,我们永远想念您!”的大幅标语贴在车厢上。列车将要开动时,小伙子们从车窗里探出头来,边哭边高声叫着:“娘!娘!娘!……

  站台上的周志军不停地挥手,眼里早已噙满泪花。看着远去的列车,周志军觉得,哪怕有再多人说她“”,她也会一如既往“”下去。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