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周其仁携新书做客交大高端讲座勾画城市化"新土改"路线图[图]

29.10.2014  12:42

10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周其仁参加第109期高端讲座,发表“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主题演讲,解析新型城镇化中土地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海外教育学院执行院长王红新出席,200余名校友参加本次讲座。

土地改革是当前热门话题,土地制度的改革及相应配套措施的完善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持续推进的新型城镇化被视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已经步入了城镇化的加速阶段,但是由于土地制度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城镇化进程,土地制度改革成了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王红新表示此次讲座呼应了时代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家人群财产保护意识加强,对土地改革抱有关注和期待。他指出,当前环境下,企业界在处理政商、政企、民企、企企、企民五种关系过程中,解决经济发展周期中的民权、民产问题,将是推动社会进步以及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

在主题演讲中,周其仁从1988年全国人大的宪法修正案讲起,该修正案一共两条,这两条至今还写在宪法里。第一条第一次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第二条则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挪用。这两条对中国经济、社会影响深远。

周其仁认为,改革开放释放了生产力,大量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资金回城,产业重新配置,私营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农村经济改革兴起,包产到户和乡镇企业得到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大量外资投资加快了土地改革的步伐,最终由国务院颁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规定。

周其仁解读了“城镇化”的演进,认为市场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市场的基础就是重新确定权力,确定各个参加方的权力。人口集聚才能形成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方能推动分工,创造财富。其后,他进一步探讨了“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的现实问题。他援引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强调必须把城乡之间的大门打开,人流动才能带动其他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周其仁表示,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必须适应资源要素重新配置的要求,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允许土地产权有足够的流动性。要使农民分享城镇化红利,前提是完成农地确权,转向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应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他强调改革不应自我设限、自缚手脚,现实可行的土改路径,就是“逐步收缩征地规模、探索农地农房入市”。为此,一手实施“先行先试”的主动改革,一手从各地农地农房入市的实际经验中提取政策元素,两相结合勾画出城市化“新土改”路线图。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尤其要注意法治这个原则,此外还需要考虑其经济意义以外的社会意义。

周其仁还表示,把市场的秩序建好,把法律法规维护好,做好长期的顶层设计,土地的资源就可以很好地配置起来,效率更高,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来争取我们的城市化,不要重演早年工业化的弊端。

讲座后,王红新为周其仁颁发了高端讲座荣誉证书,周其仁还和学员展开热烈的现场互动,并举行了他的新书《城乡中国》的现场签售。

周其仁的研究主要包括产权与合约、经济史、经济制度变迁理论、企业与市场组织、垄断、管制与管制改革等。自1996年以来,相继开设了有关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课程。著有《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农村变革与中国发展》、《收入是一连串事情》、《挑灯看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