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故事】在学生心里装台“发动机” ——记模范班导师标兵谢静莉
【编者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灵魂触动灵魂、用心灵点亮心灵,承担着神圣使命。为认真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良好师德师风的建设,党委宣传部特辟专栏,推出一批专注于“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优秀教师典型,希望广大师生员工能以他们为榜样,共同投身到立德树人、全员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去。
“谢老师不怕麻烦。她指导我毕业课题的时候,为了帮我确定研究方向,写了满满一张A4纸的建议。”研一学生吴俊杰口中的谢老师,就是他本科时期的班导师——华东理工大学生工学院的谢静莉。
第一次班会——大学怎么过
“刚进大学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做老师的先画上几笔,帮他们做个规划,大学4年会顺利很多。”2000年读博士研究生一年级就开始带班的谢静莉对班导师工作驾轻就熟。她非常重视大一“领进门”的工作。
“食工都发瑞班”——食品科学与工程142班的第一次班会上,谢老师给班级起了这么个昵称,希望他们“才财都发,吉祥如意”。
大学和高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挂科很容易、什么都要自己做、没人唠叨……
大学能学到什么?——专业知识、能力、人文情怀……
毕业了能干什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能干些什么?保研、考研、托福、GRE哪个学期就该开始准备?大学该设立怎样的目标?大学里不能做和“坚决要做”的事是什么……
从学习到生活,从大一到大四,谢老师把孩子们可能碰到的问题一股脑地抛给他们,同时也给出了建议,让他们“大学不迷茫”,尽快树立个人的“小目标”。
融入集体需要找到存在感。精心准备的PPT里,班级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介绍班级成员生源地的页面上,男生用绿色数字、女生用红色数字分别表示,国防生的数字旁边,还配了一把宝剑的图片标明身份。用这种方式,谢老师让学生们找到了大学里最初的存在感。
公益接力——关爱小说说
2013年秋天,华理校园里落叶缤纷,几个大学生陪着一对母女参观校园。“这里是实验室,我们每天在这里与各式各样的化学物质、细菌打交道。这里是图书馆,百万册的藏书量,堆起来比一栋500米的摩天大楼还高300倍呢。这里是教学楼……”学生们兑现了4个月前的承诺——“将来一定带你走进华理,亲自告诉你大学是什么样的。”
这对母女和华理学生之间有怎样的缘分?
几个月前,小名叫说说的9岁女孩来上海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她的养母是个60多岁的单身女性。生工学院食质111班的一名学生偶然得知了这个信息,告诉了同学。全班决定前往医院探望,并带去了刚刚获得的“班级攀升计划”优秀班集体奖金和谢静莉的优秀班导师奖金,希望说说高高兴兴地出院,开启新人生。
2014年,谢静莉接手食工142班。第一次班会上,她提及食质111班和说说的故事。初来乍到的新生们一致表达了接棒慈善的决心:“学长学姐的爱心事业不会中断,从今以后,帮助说说就是我们的事业了。”
食工142班用班费购买了书本、彩色铅笔、卡片,寄给在家休养的说说。“上一届的哥哥姐姐毕业了,还有我们呢”“不要悲伤,微笑着成长”“无论如何,我们与你在一起”,手写的卡片盛满了祝福。
当年11月,说说来上海复查,食工142班的学生们邀请说说母女参观校园,兑现了师兄师姐们的承诺。
作为两个班的班导师,谢静莉说:“决心帮助说说的时候,食质111班学生即将毕业,他们的行动让人相信,这群学生走出校园也一定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因为他们心中有爱。而初入学就接过爱心接力棒,对于食工142班的学生则是一份新的成长经历,学会用爱与人相处,用爱回报社会。”
“区别对待”——谢老师心里有个谱
“我有时候也把他们当孩子,但该当大人的时候,必须把他们当成大人。”当食工142班物理化学这门课考了学院第一名时,谢静莉买了一堆零食奖励学生们。“虽然我们学食品的知道这些零食没营养,但架不住学生喜欢啊。”她笑着说道。
“需要他们承担责任时,我不会心软。”南方潮湿寒冷的冬天让有的学生窝在寝室里,谢静莉找他们单独聊天:“出去学习是你必须要做的事,要利用各种机会锻炼自己的内心。内心强大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一番鼓励加动员,缩手缩脚的学生拿起书包走出了寝室。帮助小说说的事也是这样。除了一开始联系医院,其他的捐助、看望、参观校园全是学生自己策划组织。
这种“区别对待”也表现在不同的时间段。低年级时,谢静莉跟学生聊学业、专业多一点。“中国的食品行业,食品科学人才不缺,但是食品工程人才还是少,你们最好多掌握点食品机械、AutoCAD之类的东西。”她觉得,要让学生对专业有信心,觉得学这个专业有前途,才能搞好学习。到了大三,“再谈学习就是看低他们啦!”。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她语重心长:“出国留学要记住自己是中国人,参加工作要记住自己是华理人。‘任性地活着’只是理想状态,现实中不存在的。”
对不同的学生,谢静莉一样“区别对待”。为了锻炼某个班委的能力,她关照同学们:“有事尽管找他,多‘折磨’他一点。”为了保证参与社团活动、班级事务多的学生学业上不掉队,她硬性规定:“连续两次挂科的班委必须主动请辞。”
谢静莉曾对学生们表示羡慕:“你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一代,既承担了中国梦的筑梦责任,又能享受实现中国梦的成果。”她其实是想让学生们知道“原来我还可以做很大的事”,产生使命感,将个人的发展和国家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谢老师让我们明白,对社会,我们有责任,对他人,我们要关怀。”现在读研究生一年级的刘雅凡仍记得谢老师每次出差带回来的巧克力、中秋节全班在她家里包的饺子。不管是学业,还是社会责任,谢老师已经给学生的心里装了一台“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