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多株古金丝枣树松江安新家 2000株树龄超千年

13.03.2016  07:29

原标题: 4万多株古金丝枣树申城安新家

  东方网3月13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上海本地区认定的古树名木仅1500多株,但在松江石湖荡镇的生态研究基地内,十多年间悄然聚集了4万多株古金丝枣树。这里的每一株枣树都超过百年,最久的长达千年,已经成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古枣树园林。

  “在这里,它们能更好地将历史延续,避免被砍伐和自然消亡的命运。”研究基地负责人陶思忠表示,为了将这些极具价值的古树收集到上海,更好地保留下来,基地前后投入近2亿元。

   4万多株古金丝枣树落沪

  尽管已是初春,在位于松江石湖荡镇东夏村、新姚村交界处的“人然合一”生态研究基地,看到的尽是形态各异、整齐排列的大大小小的树干,一片萧瑟,光秃秃的枝干上,寻觅不着一片树叶,让人无法想象这就是生态园。

  “枣树和其他树木有些不同,到了五月份才会枝繁叶茂,焕发活力。”基地负责人陶思忠告诉记者,目前基地内已经聚集了4万多株古金丝枣树,其中4万株的树龄在二三百年,近2000株的树龄在千年以上。

  听说过古罗汉松、黑松价值巨大,受到追捧和保护,但看上很普通的金丝枣树有着怎样的魅力呢?陶思忠说,尽管枣树是普通树木,但是百年古枣树同样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它们不仅记录了几百年的气象资料,更见证了几百年的历史变迁,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亟待

重视与保护。

   古枣树被毁萌发保护念头

  想到把这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古金丝枣树保护起来,不得不提起基地的带头人、“人然合一”现代农业生态园董事长陶建君。

      陶思忠告诉记者,基地股东基本都是浙江丽水人,董事长陶建君年轻时曾在部队当兵,学得了一手绿化园艺好本领。20年前来到上海从事绿化苗圃事业,勤奋好学的他很快挖得了人生第一桶金。10年前,陶建君到山东考察,途经一农户家,看到有人正将门前一棵直径达

二三十厘米的古枣树挥斧拦腰砍伐,当作柴火用,这让他感到特别心痛。

  “这株树的树龄约有200多年,太可惜了!”回到上海后,陶建君萌发了拯救古枣树的方案,这一想法也得到主管部门的肯定与支持。2006年至2007年间,他联合其他几位股东在石湖荡镇租了650亩土地,作为古树生态保护区。

  为了寻找到散落在乡间田野的古枣树,近十年来,陶建君先后带队远赴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等地,从农户手中收购,再将它们移栽至此,前后投入达到2亿元,其间的曲折更是让他们终身难忘。有时,为了顺利将一株古树完好无损地运回,他不惜在交通不便的乡村山间修路,甚至反复地拆屋、再重建。

   让更多人认识其价值

  全国各地的古枣树来到上海安家,首先面临的是一个存活问题。虽然说枣树有着非常顽强的生命力,对生长环境、土壤并不挑剔,且适应性非常强。但是这么大的树,长途跋涉换了一个环境,总归会不适应。“刚开始几年,确实碰到了这样的困难,但现在基本解决了,

目前移栽的存活率可达到90%以上。”陶思忠说。

  存活的问题解决了,但是越来越多的枣树聚集在生态园,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总有一天园内会饱和,它们的出路到底哪里?

  “只有还原百年古枣树真正的价值,才能唤起大家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不再去破坏、遗弃它们。”陶建君的团队想到,近几年,罗汉松、黑松等高端盆景供不应求,百年树龄的古树艺术盆景有着极高的价值。若将这些千姿百态的古枣树进行艺术加工,制作成盆景,或是体现其艺术与市场价值的第一步。

  而要将百年古枣树变为艺术盆景,并没有那么容易,需要研究它们的习性、生长周期、枝叶营养等等。陶建君凭着多年的园艺经验,和技术团队一起不断克服难关。为了让枣树的造型更加美观,他们尝试用铁丝将枣树新生的枝条横向捆绑固定,“刚长出不久的枝条非常

脆弱,只有等到它们足够坚固,才可以制作造型,需要三至四年时间,而等待盆栽造型成型,则又需要大约四年时间。其间每年都需要对其不断进行整型。”陶思忠说,近十年来,他们一直在等待,虽然其间也动摇过,但最终还是坚持至今。

   历史和市场价值逐步体现

  十年的坚守,终于迎来了曙光。

  随着不久前“上海古树盆景产权交易中心”在上海农业要素交易所上线运营,首批挂牌的20多株“200岁”以上的古枣树,就来自基地。据悉,目前百年古枣树的市场价约为10万元,但和罗汉松、黑松等其它古树相比,仍有着巨大的增值空间,年限越长,价值越高。这

  两年,慕名来到基地参观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中的很多人认识到了古枣树的历史和市场价值,准备将这些宝贝迎到新家,让它们开枝散叶。

  据悉,未来市民也将更方便一睹这些古枣树的风采,生态园已与上海迪斯尼二期签订了租约,拟建立一个近200亩的古枣树生态观光园,让这些曾见证历史的古树在新时代重现其魅力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