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教育局发掘场馆资源优势提升“两纲”教育品质

19.12.2016  18:39

      近年来,徐汇区教育局按照“充分体现学习领域通融,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充分利用周边场馆资源,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发掘整合场馆资源优势,与时俱进推进“两纲”教育,让“人文徐汇”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

一是多方参与、整体布局,促使“两纲”场馆资源图谱化。徐汇区教育局在区域内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资源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与区文化局签署了《关于开展“徐汇学子展馆行”三年活动促进区域文教结合的协议》,充分利用区内丰富的基地场馆资源。通过与宋庆龄纪念馆等12家博物馆(纪念馆)联合开展“徐汇学子展馆行”活动,以“留住历史记忆,保护城市根脉”为主题引领学生走进场馆,让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得到保护。同时,深度挖掘场馆资源的教育价值,与多方合作绘制了区内场馆教育地图,出版了《薪火相传:谱写教育新篇——开发利用区域性文化资源教育活动指南》,充分开发文教结合功能,将场馆资源与学校“两纲”教育无缝对接,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多路并进、纵横贯通,促使“两纲”教育课程系列化。区教育局深入贯彻“使大中小学德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工作要求,探索多渠道、多路径联合利用场馆资源的有效做法,系统构建“两纲”系列课程,凸显价值引领功能。一方面,通过教育局与场馆的合作方式,以走进钱学森图书馆、走进上师大为示范,探索大中小学有序衔接的实践活动保障机制;通过教师进修学院与场馆的合作模式,以编制区课程指南为抓手,探索社会场馆资源课程化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学校与场馆的合作途径,将符合“两纲”内涵的学科教学内容与最合适的场馆资源有机结合,形成校本化课程方案;通过教师与场馆的联合形式,让学科教师能把场馆作为校外课堂,有效设计“两纲”教育活动。另一方面,通过整体规划、系统梳理和一体化设计与编制系列课程,教育局丰富了“两纲”实施的课程内容与形式,先后出版了《走入社会大课堂——徐汇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用书》(教材)和《徐汇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型德育课程方案集》(教参),编制了《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实践活动的实施——场馆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教师网络研训课程(培训)。

三是多管齐下、专业引领,促使“两纲”教育研究科学化。区教育局始终坚持科学调研、科研先行的策略,按照“宏观调控、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建立了“学校主体实施、教育行政保障、学院专业引领、场馆资源支撑”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院“研究指导、培训服务”功能,教研、德研携手并进,专业引领基层学校在校园文化、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整合利用各类场馆资源,有效实施“两纲”教育,形成了系统内学校间管理协调、功能整合、资源共享、经验辐射等工作机制,切实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主体行为。同时,以解决问题需求为突破口,以课题引领实践,承担开展了“全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研”“基于社会资源与学校课程有效统整的学科德育实践研究”等各级课题研究,架构起基于学科德育的社会实践基地资源课程化框架,建立了区域性推进整合利用社会场馆资源与学校课程资源,为基层学校提供了宏观设计和微观操作的范式,整体提升“两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多措并举、丰富形式,促使“两纲”教育实施自主化。区教育局从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全方位入手,结合区域场馆资源特色,以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动和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中小学生自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场馆资源利用过程中,针对低龄学生身心特点,学校多采用“情景陶冶式”,如龙华小学将学生领进龙华烈士陵园场馆情景,重现革命前辈的英雄景象,身临其境地开展以“悠悠龙华,伴我成长”为主题的场馆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领悟革命的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热情;对求知若渴的初中学生,学校多采用“活动体验式”,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各类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如园南中学与华径镇人民政府及所辖黄道婆纪念馆,联合开发校本实践体验课程《学习纺车技艺,传承棉纺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专场展演活动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升华民族情怀;对即将成人的高中学生,学校多采用课题研究式,如位育高级中学每年都组织高一、高二学生带着探究课题任务赴南京参观考察,透过问题研究拓展认知视野,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辨,强化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深度熏陶爱国情操、民族情怀、职业理念、道德观念。

五是多元整合,以校为本,促使“两纲”教育彰显特色化。区教育局要求每一所学校根据校情,整合各种资源,形成 “两纲”教育学校特色,打造学校德育品牌,进而形成“内容让学生喜欢,过程有学生参与,形式要学生接受,成效让学生认可”的“两纲”教育新格局。通过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典型案例汇编成《为孩子的核心价值观奠基》,让南洋中学的“走近巴金”课程、徐汇职高志愿服务队、交大附小“钱学森精神”教育、世界小学《不动的美丽洋房,生动的爱国课堂》、逸夫小学“低碳总动员”生命教育等德育品牌优秀案例成为区域“两纲”教育优质资源,供区内外学校相互借鉴吸收,推动“两纲”教育由校本特色逐渐迈向满足学生个性成长需求和终身发展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悟并践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