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文科博士后联合举办第一期跨学科沙龙[图]
10月20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后团队和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团队联合发起的交大文科博士后跨学科沙龙第一期活动举办。本期沙龙的主题为“住宅市场的产权问题——来自法学和社会学的对谈”,由凯原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张绍新主持,国务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孙哲及凯原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王桦宇担任联合主讲人,同时邀请国务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吴磊、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何建、凯原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郭美蓉、凯原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金枫梁作为专业评论人,另有来自凯原法学院的多名硕士生及博士生参与了此次沙龙活动。沙龙现场气氛活跃、讨论激烈,不断碰撞出跨学科知识的火花。
孙哲作以“住房产权的建构与业主社会的形成”为主题的报告。孙哲围绕“市场的建构,会产生怎样的社会”、“上海住宅产权市场的建构逻辑”、“商品房产权市场的建构”三个方面,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住房产权的政策类别与社会含义,从统计类别与政策类别对上海住宅产权市场进行了社会学纬度下的类型化分析,并从社会学角度解释了售后公房产权的社会含义,提出人们买房的动力可能来源于居住证的证明需求、解决集体户口问题的需求,下岗职工将共有产权保障房当作是政府的一体化,产生了下岗职工虽然买不起保障房却仍排队申请的现象。孙哲认为,住房市场现已被国家当作治理工具,而住宅市场表现为业主社会,最后引出今日跨学科探讨的两个问题:一是关于房屋产权中的占有权纬度问题;二是福利分配中,“排队”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厘定的问题。
王桦宇以“住宅市场的中国图景及其产权规制”为主题做了探讨,王桦宇首先从中国的住宅市场与产权法治入手,解释了产权、财产权等相关概念,接着结合中国住宅市场结构,分析了中国房地产税、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等现存问题,如房地产税的政策取向、合法性与正当性,保障性住房与公共财政兜底之间的关系,提出财产权是最基本的人权,需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居住权保障具有公共性,不完全适用市场经济法则,需要公共财政的治理等观点。最后王桦宇关于“公共财政与产权法制需要做点什么”提出若干反思,王桦宇认为在私人属性为主的住宅领域,产权概念具有公共性;人民对于住宅的期盼及其更新的需求,属于基本人权;中国的住宅市场同具体的人口、地理、伦理观念等密切相关。
随后,专业评论人分别对两位主讲人的报告作出点评。吴磊首先肯定了孙哲的研究价值,接着对孙哲的研究思路提出建议,如建议研究视角从国家类别转至商品房类别,加深住房产权对业主社会影响的具体路径分析等。何建认为孙哲提出的“业主社会”的概念十分新颖,指出社会学上产权的权能即“转让、使用、收益、占有”与民法上的所有权权能可以互通,并补充了住宅市场还存在学区房、拍卖房等特殊商品房的交易,为孙哲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郭美蓉结合两位主讲人的报告提出住宅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商品房的投资实现了上下阶层的互相流动,学区房问题催生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金枫梁认为两位报告人在交叉学科视角下提出不同学科间的研究范式转换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并对王桦宇公共财产权与房地产税的问题展开探讨,也认为孙哲的“业主社会”一词需要进一步考虑其内在的框架体系,针对报告人的议题金枫梁从德国法治经验中提出自己的一些设想及完善路径。
最后,沙龙进入讨论互动环节,与会的各位博士后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兴趣范畴,相互探讨共通的学科交叉点。对交大文科博士后跨学科沙龙活动的良性运行建言献策,并确定了下一期沙龙的讨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