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访成都政务单位 工作人员上班先剪剪指甲聊天

03.12.2014  00:18

   市建委

   工地扬尘漫天飞,群众向市建委举报后—

   检查人员来是来了

   工地改没改那就不管了

  冬日的成都,因为雨水少、雾气多,极易形成污染天气。在污染天气防治中,治理好建设工地的扬尘污染,一直是重中之重。那么,作为施工扬尘的主要管理部门,市建委对这一工作的督促是否到位呢?近日,记者暗访发现,部分检查人员存在检查“走过场”的问题,这也导致工地在整改中应付了事,扬尘污染依然未得到治理。

   两工地扬尘处理明显违规

   居民不堪其扰 炒菜都要关上门

  府青路以西、马鞍东路以南、马鞍南路以东,三条街道合围的大片土地,最近打围成了两座新工地,目前都在开挖基坑。因为紧挨工地,灰尘又大,沿线居民颇有怨言。

  11月29日,记者来到马鞍东路看到,两座工地以外曹家巷为界,东西两侧各一块,目前都处于开挖基坑的阶段。工地门口的地面上摆放着巨大的钢板,供重车出入。门口有水管汩汩冒出水来,不间断清洗路面。其中东侧的工地门口,还修了一座小水池,守门师傅说,车辆出工地时必须走水池,以便清洗车轮上的泥土。

  乍一看这些措施,还以为工地在防止施工扬尘上有一套。但仔细看门外的马路上,发现随着车印不少泥土被带出工地,马鞍东路南侧的路面更是变成土黄色,地面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泥土。来往的汽车将其碾压干结后,一卷就带起来了灰尘。

  这是什么原因?走进工地后才发现端倪,原来两座工地内很多路面没有按规定做硬化处理,被重车碾压得坑坑洼洼,车轮开过会带走大量泥浆。更为严重的是,工地内此起彼伏到处堆放着几米高的土堆,一座接一座都没有按要求做覆盖,许多土堆还紧邻着居民楼。当风稍微大一点时,土灰就很容易被吹起来。

  对于日渐增多的灰尘,家住马鞍东路1号1单元5楼的熊女士有一肚子“苦水”。她家与工地只隔了一条马路,站在阳台上就能对整座工地一览无余,每天除了饱受噪音影响,还要面对无处不在的灰尘。

  “灰尘太大了,白天我要抹几遍桌子,根本不想在家里待。”她说,只要场地内车一多,挖土、转运时频率快,整个工地看过去就是灰尘漫天的样子,风一大就吹到家里来了。昨日中午她炒回锅肉时,尽管油烟很大,她还是干脆把门关起来炒菜。

   接举报未现场督促整改就离开

   工地走过场 裸土仍保持原样

  11月18日,成都市建委发布了关于开展施工扬尘治理秋冬季大检查的通知。针对施工扬尘,该通知要求施工现场要将工地路面硬化到位,裸露土覆盖,工地车辆出入口要设置洗车场和沉淀池,配备高压水枪等。该通知明确要求,11月17日到23日是各施工工地自查阶段,11月24日起为检查阶段,各级建设主管部门会开展拉网式检查。但为何这两个工地依然情况不佳呢?

  11月29日上午,记者依据市建委网站公布的值班电话,对工地存在的违规情况进行了反映。接电话的工作人员为记者提供了一个手机号码,表示扬尘投诉可以拨打这一电话。记者又依据这一电话号码拨打过去,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还没掌握这两个工地的情况,马上安排人来看看。下午1点过,两名工作人员如约赶到现场检查,发现工地内确实存在大量裸土没有覆盖的情况。“这是违规的。”他们明确表示。两位工作人员交代之后,该建设工程一名甲方负责人答应,马上落实整改。得到保证,两名工作人员便驾车离去,前后累计待了近20分钟。

  工地是否真的如承诺的那样进行了整改呢?记者发现,两位工作人员并未进行现场督促。而没有督促的监督,也直接导致工地方的整改成了“空头支票”。

  30日下午,记者再次回访现场发现,两座工地扬尘依旧,只有东侧的工地象征性地对挨近大门口的部分裸土进行了覆盖,其余大量还没来得及清运走的裸土仍保持原样。

  熊女士和多名邻居还向记者反映,他们发现工地内居然在现场搅拌水泥砂浆,“按道理应该是搅拌好了直接拉到现场来,现场搅拌粉尘多,噪音又大。”记者此时再实地走访发现,果然在东侧工地一个角落内,有几名工人正在现场搅拌水泥砂浆,随着机器震动,周围弥漫着一大股尘灰。记者查阅文件发现,早在2007年成都就出台《散装水泥管理办法》,要求外环路以内的建设工程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

  熊女士说,他们非常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这两座工地在施工扬尘上的管理,更希望能见到实际的整治效果,减少灰尘对沿线居民的影响。

   温江区

   早上上班

   先剪剪指甲聊聊天

  昨天是星期一,记者早早来到温江区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上午9时—12时,是对公对外时间,工作人员基本各就各位,开始一天的工作。

  9∶05许,房管局收费窗口的一名男性工作人员正埋头用指甲刀专心致志地剪指甲,持续了大约1分钟的时间。

  9∶40许,在政务服务中心2楼食药监局窗口,背靠背坐的两名工作人员,一人在拿手机接电话,一人则与另一名同事讲话。挂了电话之后,这名工作人员也把椅子转了过去,3个人围坐在一起聊了一会儿天,神态轻松。

  记者走访发现,在政务服务中心1楼的档案查询、商品房分户受理窗口,发现有3个工位无人坐班,其中仅一个工位立着“有事请稍候”的牌子。“生病了,今天请假了。”一旁工位的工作人员解释,立“有事请稍候”牌子的这名工作人员请了病假。而档案查询窗口的无人工位,其同事也解释为“请了病假”。商品房分户受理窗口的另一个无人工位,一旁工作人员称这里目前没有人坐。

   金牛区

   废品收购站易燃物打堆

   居民担心消防隐患

  日前,家住金牛区育德路的市民罗先生向记者反映,在育德路89号门前有一处废品收购站已经存在了几年,除了卫生状况堪忧,居民们更担心该废品站的消防安全问题:“全是纸板、废木头和泡沫之类,万一起火,旁边就是居民区,太危险了。

   现场>>>

   废品随意堆放 未见到消防设施

  根据举报人的指引,记者在育德路找到了这家废品收购站。整个收购站设在一处废弃的老房子里,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临时搭建的棚子。整个面积有一两百平方米。

  时值下午时分,不少收荒匠正把一天中收来的废品拉过来转卖。在废品收购站内,记者看到大量的废纸板、废弃泡沫和废金属,在靠近大门一侧,记者还看到了大量的废弃木板,一辆货车停在门口,有工人正在将木板转移到车上。

  随后,记者在废品站周边做了走访。在旁边经营超市的罗先生告诉记者,在他印象里,从4年前他到这里开超市时,这个废品站就已经存在。罗先生说,除了白天有运输废品的车辆进进出出以外,有时夜里这些运废品的车也会开工,不过好在动静不算太大。

  家住阳曦芙蓉城的几位居民则表示,这个废品站收来的都是经过挑拣的废品,所以平时并无太多臭味和扬尘等烦恼,但最让居民们担心的是这个废品站的消防安全问题。记者注意到,废品站内堆积的废品,除了废金属之外,其余的纸板、泡沫和木板都属于易燃物,而记者在废品站里走了几圈,并没有发现有消防设施。对此,居民们表达了自己的担心:与小区就隔了一堵墙,万一废品起火,与之相邻的住户可能会受影响。

   调查>>>

   10月份就已经下整改通知 但至今也没有搬离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早在今年10月,就有居民在网络上对此事进行反映和曝光,而且,金牛区城管局当时也曾通过网络明确回复:已经派工作人员前往查看,由于经营者暂时没有找到合法的新场地,由茶店子街道经济科向废品站经营者发出通知,要求其在11月内搬离,但按照居民们的说法,如今已经到12月了,废品站不仅没搬走,而且堆放的废品还越来越多了。

  昨日下午,记者以市民身份分别在14∶55和15∶26,通过12319城管服务热线,再次向金牛区城管局做了举报。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已经做了情况记录,并且,相关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会与记者留下的电话号码联系。但直至16∶00,记者也没有接到回电。

  随后,记者亮明身份再次联系了金牛区城管局,并再次做了情况举报。一名工作人员回复记者表示,对于该废品站,此前确实有处理记录。但是取缔工作已交由茶店子街办经济科执行。

  昨日16∶30,茶店子街办经济科科长杨建华来到废品站,并找到经营者陈先生做了交涉。陈先生表示,等到把废品站内的现有废品处理完以后,自己就找地方搬走。

   市水务局

   公开承诺已两年多,还说“要慢慢来”—

   高攀河沿岸居民:

   说好的限期治理呢?

  2012年,成都市环保、水务等部门就提出,要限期治理高攀河等黑臭小流域,实现一年内河道水清、无味,还要确保不会反弹。但对高攀河畔的居民而言,尽管相关部门一直说在治理,但高攀河始终还是一条无人愿意靠近的“臭水沟”。近日记者暗访询问市水务局工作人员该河治理情况时,得到的答复却是“慢慢来”。

   高攀河畔居民:

   住了10年 一直在忍受它的臭

  作为流经成都市中心城区二、三环路间的一条河流,高攀河畔沿岸分布着众多的居民小区。其水质严重影响着沿岸市民的生活环境。

  “你闻闻,这么臭,长期都是这样!”11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高攀河靠近科华南路河段时,附近居民纷纷抱怨。记者看到,河堤上挂着“河道水深,注意安全”的警示牌,透过浅浅的河水,一眼就能看到河床上黑色的淤泥。在靠近科华南路的个别地方,淤泥堆积起来高出水面,水面还漂浮着塑料水瓶。在九三路高攀桥下,可以看到仍有排水管源源不断往河内排放污水。

  “我在高攀河边住了10年,一直在忍受它的臭”。任阿姨是蓝天小区业主。她说,小区临河栽了很多树,但她从不到河边散步,“因为臭”。她告诉记者,有小区邻居曾打电话向有关部门反映过,但一直也没见到多大效果。任阿姨还告诉记者,夏天气温高,常常比冬天更臭。

  “高攀河?”蓝天小区业主赵先生正出门遛狗,当记者问起高攀河,他愣了几秒,才回答说:“哦,我从来不当它是一条河,就是一臭水沟嘛。”他表示自己遛狗都避而远之,不愿意让心爱的狗狗到河边去。

   河道管理处热线:

   夏天雨水冲刷后 就没那么臭了

  11月28日上午11时许,记者依据成都市水务局下属机构成都市河道管理处公布的办公室电话028—86955891,向水务局反映高攀河臭的问题。一名男性工作人员听说后,客气地表示,下午会派人来看一下。

  下午3时许,记者再次拨打这一电话,询问是否已经派人处理。这名工作人员表示,已经有人看过了,冬天来水少,就比较臭,等到夏天雨水冲刷后,就没有那么臭了。但如果等到夏天雨水冲刷,还要等上好几个月,更何况,依据居民的说法,夏天河水更臭,如何能等得?“那冬天能不能冲洗下河道呢?”记者又问。“怎么调啊?现在也没办法调水。”工作人员回应说。“那打算怎么治理呢?”“最近要把淤泥挖走,不过清淤后还是需要水冲。”这位工作人员最后告诉记者,“要慢慢来。”可是,要“慢慢来”治理的高攀河,已经“”了几年了。

   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

   污染快治理慢是“老大难”问题

  那么,对黑臭河渠有没有治理计划呢?

  记者采访了设在市水务局的成都市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他介绍说,高攀河确实属于今年综合治理的183条黑臭河渠之一,今年年初指挥部在报纸发布了公告,公布了183条黑臭河渠名单,欢迎社会公众监督支持,并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61882800。高攀河综合治理的承办单位是武侯区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完成时限为今年12月15日,目标是全线截污、水质明显改善。

  该负责人表示,高攀河是中心城区黑臭河渠的老大难问题,因为多年没有清淤,有的河段淤泥有一米多厚。而高攀河桐梓林南路段在2010年加了盖,雨污分流不彻底,但“今年指挥部下了死命令,年内一定要完成全线清淤和截污”。施工人员在清淤中发现,多处通向高攀河的雨水管网实际上在排污水,施工队伍又得寻找地面上哪里出了问题,纠正管网错误。他强调:“污染快,治理慢。我们确实面临很多困难,在努力还旧账。”他介绍,高攀河治理动工不到一个月,目前高新区段已经完成截污,正在治理武侯区段。清淤过程中,需要在上游截流,所以下游的水量减少,而污水还在向下流,所以下游沿线群众会感觉到很臭。待清淤、截污完成后,再逐步提升水质和风貌。“希望大家忍耐一时,治理完成之后,会有很大改观。

  记者在市水务局官方网站查询到,通过排查,全市尚有黑臭河渠413条。2014年度计划治理黑臭河渠183条,2015年度启动治理余下的200多条黑臭河渠。但在该网站上,183条黑臭河渠综合治理进展等信息,都无法查询到,群众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互动。

   邛崃市

  邛崃市牟礼镇居民反映:位于该镇“金三角”小广场旁边的一条沟渠长期漂浮着各种垃圾

  既然规定了专人定期巡视清理

  为何沟渠还是漂满垃圾?

  11月27日,邛崃市牟礼镇有居民反映,位于该镇“金三角”小广场旁边的一条沟渠,多处水面长期漂浮着各种垃圾。除了看着让人不舒服,这些垃圾在水中久泡之后发出的臭味,更是让住在沟渠边的住户苦不堪言。

  记者现场调查之后了解到,按照该镇规定,这段沟渠以及相应的村道,平时都是安排了专人定期巡视和清理,既然如此,为何这些垃圾仍然“坚挺”?

   现场>>>

   沟里垃圾漂浮 沟边居民叫苦

  根据居民反映的情况,11月28日,在被牟礼镇当地人称作“金三角”的一处小广场旁边,记者找到了这处沟渠。沟渠宽约五到六米,当地居民告诉记者,进入冬季之后,目前水深大约半米。

  沿着沟渠走了一小段,记者很快就见到了几处成堆漂浮的垃圾,主要是塑料瓶、废泡沫和一些枯树残枝等。记者注意到,这些垃圾并未漂浮在沟渠的主沟面上,而是集中出现在沟渠两侧的几处排水口。由于这些排水口都设有金属栅栏,冲到这里的垃圾就被“过滤”下来,在栅栏口堆积,并随着水流回旋。

  当地居民王先生就住在沟渠边,他告诉记者,仅从27日的情况来看,这些成堆的漂浮垃圾只是“看着让人觉得不舒服”,但在天气热时,这些垃圾在水中泡久了之后,就有臭味飘出。尤其是垃圾中混有死猪、死鸡、死鸭等,腐烂之后臭味更是让人难忍。

  另一位居民陈女士则告诉记者,在她的印象里,这段沟渠还是在前年的冬季,当地曾组织过清淤治理。之后,在今年的夏天,也曾看到有水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到沟渠中取过水样,但之后并没有看到有新的动静。陈女士告诉记者,进入冬季枯水期后,沟底就会有一层像白霉一样的东西,水流也呈现出黄绿色,并且,水枯之后流速缓慢,也会经常发出臭味。

   调查>>>

   安排了专人定期巡视清理 但巡视村民没有落实到位

  随后,记者联系了牟礼镇当地政府。镇党委书记张小君告诉记者,这条沟渠在当地被称作电厂沟,其上游部分总共涉及该镇乌木村和曹店村两个村,合计总长度大约2.5公里。

  为了维护沟渠卫生和水流通畅,对于这段沟渠,当地政府总共安排了4名村民进行巡视。巡视范围包括沟渠以及对应的村道,巡视要求为每天上下午巡视一遍,发现垃圾应立即清理,如遇其他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则立即上报。对于这份巡视工作,每名巡视村民每月有500元报酬,如果工作尽心细致,还会在500元基础上适当上浮作为奖励。

  那么,如果是每天都会巡视清理的话,这些已经成堆的垃圾又如何解释呢?28日下午,经过牟礼镇政府调查,居民们反映的金三角附近的沟渠,其巡视员系乌木村村民牟启民。根据当地政府了解的情况,近段时间,牟启民因为家中卖树等家事较多,对于其负责的沟渠没有做到定期巡视,自然,也就没能及时清理这些垃圾。

   整改反思>>>

   对当事巡视村民教育为主 板子打在分管领导身上

  29日上午,牟礼镇政府召集该镇17个村社区的负责人,召开了专题整改反思大会,并宣读了对沟渠垃圾的调查情况和处理通报。处理意见总共四条:牟礼镇综治办负责人牟继民罚款200元,作深刻反思;综治办环境治理巡逻队三名队员取消当月绩效;乌木村村委会作深刻反思,并尽快拿出对相关村干部的处理结果;对牟启民进行教育,并扣发部分巡视报酬。

  对于这份处理结果,张小君告诉记者,对于居民们反映的水面垃圾问题,牟启民没有落实到位固然需要教育,但是作为干部的分管领导没有监管到位,更加值得重视和反思。

  记者了解到,牟礼镇对环境综合整治此前一直采用的是网格化全天候动态清理,每个网格都有专门的保洁员负责。对于这些保洁员,也都安排了干部随时督查,以杜绝工作盲区。张小君坦言,水面垃圾漂浮,虽然看起来是个小事情,但是问题为什么就出在了小事情上面?“这恰恰反映了部分干部思想的懒散,没有意识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期性和重要性。”因此,在29日的整改反思大会上,张小君也再次向参会干部提出要求:对于老百姓的诉求,无论事情大小,都要正视,不能回避。“能解决的,必须立即解决;短期内不能解决的,必须提出方案;需要长时间才能解决的,必须向群众做好解释说明。

  成都传媒集团暗访组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