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方面探索“协调发展”路径 访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

06.11.2015  14:32


  访谈嘉宾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

  协调是发展的约束指引

  记者:在2020年目标下,面对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为什么要强调协调发展,它与另外四个理念之间有什么联系?

  肖林: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协调发展理念”,作为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重大理念之一,协调发展理念的提出意义重大。

  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既定目标。“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这不仅要求“总量增长”,而且要求“人均增长”;不仅要求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民覆盖,而且要求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因而,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然要求强化发展的协调性。

  协调发展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和矛盾的根本保障。经过长期快速增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阶层分化、环境压力加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国长期发展不协调中出现并不断积累的,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而,强化“协调”发展理念有利于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协调发展是我国再次释放发展动力的内在需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强化结构调整、提升质量效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此过程中,我国需要进一步通过协调发展来激活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弥补发展短板,拓宽发展空间,全力寻求并形成可持续发展后劲。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结合,共同作用。其中,“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协调”是发展的约束指引;“绿色”是发展的底线要求;“开放”是发展的基本格局;“共享”是发展的根本目标。

  协调发展理念强化了创新发展的整体性、综合性和聚合性,使发展不再追求单个区域或要素的“增长”,与此同时,保障了绿色发展的有效推进,明晰了开放发展的价值导向,支撑了共享发展得以实现,通过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领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协调发展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记者:这次提出的协调发展理念,和过去类似的理念相比,有哪些新的特点和新的重点?

  肖林: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协调发展理念,是对我国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发展理念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协调发展理念更加突出调动各方积极性,它将按照科学发展、统筹发展的总体导向,指导和引领各方面配合协同,充分激发各方积极性,发挥各方主观能动性;协调发展理念更加突出对现有问题的突破,它是对科学发展观、统筹发展的具体化,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或问题,强调“底线思维”,强调“补齐短板”;协调发展理念更加突出对发展经验的巩固,它不是为了协调而协调,而是在发展过程中,更加强调发挥各方面比较优势,在创新发展中现实协调。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重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及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这“四个重点方面”的提出,一方面是针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或问题;另一方面是针对我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为突出矛盾和问题,不仅制约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制约了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一是我国区域发展存在明显不平衡;二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存在明显不平衡,仍有7000多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三是我国公共服务供给存在明显不平衡,城市户籍人口基本实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但农村人口、城市外来人口尚未平等享受公共服务;四是我国经济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硬实力”得到明显增强,但“软实力”仍待增强。

  上海如何落实协调发展理念

  记者:就上海自身而言,如何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从全国角度看,上海如何实现与其他区域协调发展?

  肖林:“十三五”时期,上海要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要求,围绕2020年既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建设,以增强人民幸福感和感受度为指引,强化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和城市治理的协调发展。未来五年,上海要重点推进以下六方面的协调发展——

  一是要推进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近年来,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但是成效各有不同,其中国际航运中心进展相对滞后,金融中心建设进程加快但尚未取得重大突破。未来五年要进一步强化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

  二是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当前,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还不清晰,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总体进展较为缓慢。未来五年,要进一步促进新城产城融合发展;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鼓励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郊区迁移。

  三是要推进就业结构与产业导向的协调发展。当前,上海就业结构与产业发展导向不相匹配,比如,服务业中相对中低端的批零、住宿和餐饮等产业,其就业人数一直在增加,而金融业、专业服务等高端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增长缓慢。未来五年,上海要进一步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优化调整人口结构,强化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

  四是要推进经济与生态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上海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约束、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未来发展要坚持“底线思维”,守住人口规模、建设用地、生态环境、城市安全等底线,努力实现建设用地零增长和工业用地减量化;大幅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五是要推进全面深化开放与制度创新的协调。上海在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上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比如,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框架尚未真正建立,服务业开放程度不高等。未来,上海要在全面深化开放过程中,以自贸试验为突破口,强化制度创新,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制度安排。

  六是要推进上海与区域的协调发展。未来上海与区域的协调发展体现在三个层面:其一,要强化与长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上海的发展要融合到长三角区域发展中去,并发挥龙头驱动功能,强化城市功能向周边区域疏解,通过分工协作、跨区域联动等进一步支撑上海综合竞争力;其二,强化与“一带一路”地区的协调发展,按照国家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上海在资金、人才、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发挥辐射带动功能,强化合作共赢;其三,要强化与对口支援地区的帮扶和交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大对对口支援地区的资金、智力的帮扶力度,强化地区间交流交融,通过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助力实现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