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王浦劬受聘为我校兼职(讲座)教授

02.06.2015  11:53
      5月2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首批人文社科领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受聘为我校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讲座教授。国家教育部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部召集人、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所长王浦劬教授受聘为我校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兼职教授。我校副校长伍江分别为徐勇教授和王浦劬教授颁发了聘书,并发表讲话,指出人文社会科学对同济大学这一传统工科学校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淑妍教授主持召开了同济大学政治学学科建设座谈会。王浦劬教授、徐勇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蔡拓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武心波教授、同济大学文科办副主任郭强教授等参与座谈,发表了各自对同济大学政治学学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全体教授和部分中青年教师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刘淑妍教授从学科排名、研究所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当前学科协同创新培育项目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同济大学政治学科发展的现状。王浦劬教授从全国政治学的学科整体格局、上海市政治学科的发展现状,以及同济大学的学科特色和发展重点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认为同济大学政治学科的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适度考虑发展比较强势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基础理论;2、政治制度领域的研究,尤其是中国政治制度的研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3、可考虑城市治理领域的研究,如建构一个全新的城市政治学,同济大学也有相关的学科基础;4、与同济大学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可考虑发展环境政治研究。徐勇教授认为同济大学政治学科的发展具有“晚起步、高起点、快车道和跨越式发展”的特点,同济政治学科应抓住国家重视智库建设的机遇,通过制度支撑,发挥同济大学政治学科的后发优势、比较优势、集聚优势和依托优势。蔡拓教授认为同济政治学科的建设应从传统思维中调出来,重视研究对象的全球性、整体性和转型性,并强调在发展学科的过程中要兼具学术的执着和学术的良知。武心波教授提出回归中国,构建中国学应是后发高校政治学科未来突破的方向。郭强教授则运用非常富有同济特色的话语,强调政治学科现有的发展基础比较好,应该从出轨(不能完全依赖学校)、并轨(与理工科优势学科相结合)、铺轨(把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延伸到社会上去)等三方面建设统计政治学科的高铁,实现弯道超车,强调通过聚焦团队建设、学科方向建设,实现同济政治学科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