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张庙司法所努力提升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实效

11.09.2015  10:13

 

今年以来,宝山区张庙司法所针对辖区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情况复杂、维稳工作压力大的特点,坚持以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目标,抓基础、强监管、促规范,积极创新社会治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确保了辖区的和谐稳定。

 

一、围绕“三个环节”,规范执法程序,夯实矫正安帮工作基础

 

一是围绕教育培训环节,提升执法能力。 根据区两办《本区关于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区局下发的《关于落实选派戒毒民警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方案》,坚持从提高矫正安帮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入手,强制度,抓队伍,全面加强教育培训,先后开展了矫正安帮实务系列培训5次,进一步明确了矫正安帮工作的基本任务、工作职责和执法要求,做到“拷贝”不走样。 二是围绕协调沟通环节,强化衔接力度。 加强与公安、综治、民政、社会救助事务管理所、劳动保障事务所、居委会等单位(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健全例会制度,定期协商社区矫正人员的衔接配合和监督管理工作措施,研究讨论在贯彻落实矫正安帮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脱管、漏管问题。 三是围绕防范处置环节,完善应急预案。 在严格执行日常行为奖惩和加强监督管理的基础上,积极与辖区公安、综治部门联动,建立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完善应急处置预案,落实应急管理措施,确保及时发现、反应迅速、联动有利,提高应急防范能力。

 

二、强化“三项管理”,狠抓工作落实,确保矫正安帮工作落地

 

一是强化基础工作管理。 结合街道党工委开展的“三上三下”作风建设活动,进一步强化安置帮教工作站建设、刑释解教人员基本信息登记、安帮工作回访记录等动态管理,落实户籍地与居住地“两头包”、“双列管”、“不失控”的工作责任制。 二是强化品牌特色管理。 坚持以审核准入、安置签约、帮教跟踪、帮教会诊制度建设为核心,积极构筑就业、帮教、管理“三合一”工作体系。结合辖区实际,将辖区划分为通河、泗塘、呼玛三个片区,分别突出创业支撑、家庭支撑和法律支撑的工作路径,打造张庙特色的矫正安帮工作品牌。 三是强化重点人员管理。 在敏感时期和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对矫正重点对象、刑释解教人员必控对象进行全面排查梳理,采取“变单独帮为合力帮、变帮一人为帮全家、变坐门等为上门帮”等形式进行管控;对吸毒、抢劫、未成年人等重点管理对象,做到“定期查、查必清”;对“三无”人员、“下落不明”、“人户分离”及重点必接人员落实帮教衔接、个别访问、重点管控等措施。

 

三、完善“四项机制”,实现长效常态,提升矫正安帮工作实效

 

一是健全完善衔接排查机制。 严格规范法律文书和相关材料的接收和传递,依法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的登记和交接、期满宣告与收监等工作,形成对社区矫正人员从开始宣告和期满宣告的有效衔接。 二是健全完善分类管控机制。 依据对象的犯罪原因、犯罪类型、危害程度、性格特点、悔罪表现、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分别采取一般管控和重点管控,对重点管控对象进行严格监管。 三是健全完善多方联动矫治机制。 建立和完善社工、社区志愿者、居委干部、选派民警、辖区派出所干警、对象家属组成的帮教团队,为每名对象建立帮教小组,实施多方联动机制。由志愿者负责日常沟通,家属承担看管职责,派出所实施威慑力教育,共同确保其遵守社会秩序。 四是健全完善帮教相济机制。 在街道党工委和区司法局的协调下,与民政、社会、妇联等部门建立组团式服务模式,积极落实包容接纳、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帮困补助等措施,实行资金、技能、场地“三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