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剖宫产率近50% 远高于世卫组织建议标准

26.08.2015  10:36

  昨天,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传出消息:为降低非理性剖宫产率,制订15条剖宫产手术实施指征(试行)。其中14条医学指征包括胎儿窘迫、头盆不称、产道异常、疤痕子宫等;第15条则属非医学指征,即足月单胎、无医学指征的产妇有强烈要求者,在知晓风险前提下,经过自身、主治医师等签字可行剖宫产。

  为剖宫产设定界限,引起热议。申城产科专家表示:目前本市尚无相关行政发文,但多年来,产科临床路径的规定与此次安徽省出台的剖宫产医学指征基本一致。既要尊重医学权威,又要让患者知情选择,剖宫产面临伦理挑战。

   给产妇知情参与选择权

  据统计,目前申城剖宫产率近50%,远高于世卫组织建议的15%。过高剖宫产率,已是国内多个城市面临的现状。原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主任蒋佩茹介绍,剖宫产会为母婴带来诸多健康隐患,产妇术后因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可能发生切口妊娠、妊娠期子宫破裂、凶险型前置胎盘等;未经产道挤压的新生儿,免疫与抗感染能力也有所下降。控制剖宫产率,成为医疗技术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专家表示,目前申城虽无行政规定控制剖宫产率,但临床检查过程中,上级单位会对所有医疗机构剖宫产率进行排名,排名靠前者给予警告,以此来尽可能控制剖宫产率。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主任程海东表示,15条剖宫产手术正面清单,让更多患者有知情、选择、甚至参与的权利,这是现代医学所提倡的理念。此外,白纸黑字明文规定,对控制剖宫产率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前14条医学指征并无异议,非医学指征的第15条却使临床惯例合理化,或会为医生坚持医学原则带来障碍。例如,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因宫内窘迫等问题而改为剖宫产,医生了解其中道理,患者及家属却可能认为受到两次伤害,由此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让医生承担更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