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形成增长“新亮点” 上海提出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目标
在8月31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经济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相关内容。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上海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保持在2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左右,综合竞争力迈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成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国际高端智造中心之一。
上海制造保持战略定力
定位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要不要制造业,曾有很大争议,但全球金融危机让“去制造业”的观点逐步失去“市场”。不论是“四个中心”建设还是打造全球科创中心,上海都需要制造业作为支撑。
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表示,面对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上海制造业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找准发展定位,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强动力、增活力、补短板,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形成增长新亮点,实现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上海速度向上海质量、上海产品向上海品牌的转变。
更加关注产业发展内涵
本次《规划》结合上海实际,直接对标“中国制造2025”战略,从三个方面对产业进行规划:一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三是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上海产业转型研究院执行院长周罡表示,通读规划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先进制造、高端智造将成为上海未来的主攻方向,这也将是实现25%指标的主攻方向。
对上海传统制造强项,如今也是上海制造业大头的汽车、钢铁、化工、船舶、都市产业等,“十三五”期间将着力进行改造提升,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如汽车产业,大力发展高端自主品牌新车型,突破驱动电机、汽车电子、智能控制等“三电”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实现产值6000亿元;钢铁产业,提升优化精品钢材和制造智能化水平,实现产值1100亿元;此外,化工产业向高端精细化工发展,船舶产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船舶产业基地,都市产业加快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建设国际时尚之都和设计之都。
产业空间布局上,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徐子瑛用8个字——“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来形容。“郊区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中心城区优先发展高附加值都市型工业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创新引领、带状分布、集群集聚’的产业空间布局。”
先进制造业不缺“地皮”
《规划》聚焦精准施策,提出了产业体制机制改革、工业用地统筹、加大财税支持、推进产融结合、构建人才体系、实施开放发展战略、健全规划实施制度等七项保障措施。比如,在企业最为关心的土地方面,徐子瑛在发布会上就表示,不会让一家先进制造业企业因为土地问题无法落地。
据介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市级成果正在编制阶段,关于工业用地空间,将控制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10%到15%左右,也就是320至480平方公里左右的规模空间。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优化104工业区块布局,边界“有进有出”,实行分类管理。其中,保障承载国家战略要求的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高端服务业的工业用地面积不少于150平方公里,作为先进制造业永久性保护用地予以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