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SUFE】Seminar制度助力我校经济学院国际学术高地建设
“今天参与Seminar的成员都非常活跃,也非常能够理解我论文的各个部分如何推进,他们提出的问题非常专业。”这是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杂志共同主编、日本大阪大学青柳真树教授在我校经济学院做完Seminar报告之后的一句感慨。 Seminar制度是我校经济学院国际化学术交流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截止今年四月底,我校经济学院的Seminar已连续举办了10年,累计举办了686期,成熟的Seminar制度已成为加速助推经济学院与经济学最新国际前沿接轨,建设国际学术高地的一项重要举措。
十年积累 打造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
2005年经济学院依托经济学创新平台这一首创首批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招聘的首批海归博士到岗后,就开始组织每周一次的学术研讨会,当时除了学院老师报告论文外,还邀请了德国柏林洪堡大学Wolfstetter教授,爱荷华州立大学王诚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朱晓东教授、香港科技大学陈松年教授等作了学术报告。这是经济学院Seminar制度的缘起。
2006年4月18日,每周一次的学术研讨会被正式命名为Seminar,并从这一期开始正式明确计算期数。Seminar制度是欧美一流高校普遍采用的先进学术制度,通过报告论文,一起讨论的形式开展学术交流。Seminar制度有利于听众接触到自己研究领域里的最新信息和其它领域的发展动态,而且主讲人和听众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可以开阔思路,激发学术灵感。经济学院遵循国际学术规范,广泛邀请国内外高校的学者来校报告论文,为学院乃至学校的教师打造了一个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
最初的Seminar固定在每周五下午举行一次。随着学院海归教师人数的增多和研究领域的日益宽泛,Seminar开始每周举行多次,并分专题举行。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推动了经济史学和政治经济学等主要以本土高校学缘教师为主的学科开始将Seminar列为日常的学术交流。目前,学院Seminar已经发展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经济史学、政治经济学、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等七大专题系列,每个专题系列每学期均由专门的教师负责组织。
作为Seminar的主要负责人,经济学院院长助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纳香槟分校经济学博士荣康副教授表示,经济学院的Seminar制度非常规范,和国际接轨,已经成为学院吸引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海归老师在经济学院依然可以像在国外高校一样便捷得了解自己所在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
师生受益 在世界坐标中寻求自身发展
第672期Seminar嘉宾邀请到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杂志共同主编、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日本大阪大学青柳真树教授。荣康副教授表示,能够与领域内期刊主编接触是非常难得的机会,Seminar的时间一般是在下午的三点半到五点,在这之前学院会安排主讲嘉宾跟专业老师见面,与领域内的专家进行单独的交流,这样的面对面交流对老师而言也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学院要求博士生每学期必须至少注册参加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至少一个系列的Seminar。
正如荣康副教授所言,Seminar给学院老师和学生接触国际学术前沿和知名学者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创造了非常便捷的途径。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经济学院张永超副教授也非常肯定Seminar对自己学术研究的影响,“Seminar对我而言,是了解领域最新动态的一种方式,Seminar所呈现的文章都是正在写作的,能够让你发现一些新的想法、新的问题,通过与嘉宾的深度交流也是寻找新的合作者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他表示,“Seminar进行过程中面对面的交流也是其他交流所无法替代的,这样的交流会让问题慢慢深入,很多你设想不到的问题,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也能够显现出来。另外在合作者来做Seminar时,一方面可以认识我们学院做这方面研究的其他老师,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我们合作的科研文章进行修改,这在国际上也是通行的做法。”
Seminar制度带来了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带来了最新的研究前沿,等于将学院老师放在世界坐标中寻求自身发展,在国际学术平台上开展学术交流,有利提高了学院老师的学术水平,也有利于拓展学院研究生的国际学术视野。第673期Seminar嘉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加拿大瑞尔森大学助教授于浩淼2012年的时候就跟我校经济学院的老师就开始了合作,他表示,“这边的老师非常优秀,我提出的问题也能得到很好的回答,也就是找到一种共鸣的感觉了。对于我的合作者而言,他也能够了解我在做什么,特别是我现在正在做的文章并不是我们合作的文章,这样在将来的合作中我们也可能发现新的合作点。”对于来学院参加Seminar,他表示“在这边做Seminar跟在加拿大或者其他地方感觉还是一样的,大家都非常活跃,因为问题很多,大脑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要去思考如何解答。对于我的论文也是能有很多的反馈来帮助我进行论文的改进。”
成效显著 提高学校学院国际影响及声誉
截止目前,Seminar已成功举办了686期。报告人既有国际国内著名教授,也有在学术上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他们中既有来自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京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等世界名校,也有来自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等国内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报告的题目涉及经济学的多个学科领域。报告的内容都是报告人最新的学术成果。由于都是大家感兴趣的题目,有共同的语言和对话的基础,不断出现思想的交流和智慧火花的碰撞。大家都坚持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学术的尊重,形成了很好的讨论气氛。学术报告完成之后,报告人一般都将自己的工作论文加以完善,向国际国内的学术刊物投稿。
“作为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的共同主编,我邀请了上财经济学院的老师作为我所审编的稿件的审稿人。这次是受他之邀,我来到这边做Seminar,这次我所带来的论文,是我正在写作中的论文。”青柳真树教授是第一次来到上海,也是第一次来到我校。荣康副教授表示,Seminar是让国际经济学领域的学者了解学校、学院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国内学者在国际期刊上投稿的一个问题是投稿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经济学院早些年也是这样,很大一个原因是这些国际期刊的编者对于国内学者的不了解,Seminar的交流有助于这些编者更好的了解我们。
张永超老师认为,现在很多大学的排名中有一项指标就是同行评议,来访问的人对于学校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Seminar对于提升学院和学校的国际知名度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2016年,我校首次跻身QS“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学科世界大学排名第150-200名,其排名指标中权重最大的就是“学术同行评价”。确实,持续多年举办的Seminar制度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让SUFE在国际学术界的学术知名度和美誉度有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为经济学院及学校师生更好地接触国际学术前沿理论,提高学术科研水平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2015年,我校理论经济学科入选制造冲击世界一流的上海高峰Ⅱ类学科。Seminar制度对我校经济学院建设世界一流经济学科,打造国际学术重镇,提高国际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声誉,将继续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供稿:刘伟、张勃欣 供图:洪梅、刘伟 编审:王雅静 收稿日期:2016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