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新更高效

10.12.2014  23:16

    人民网12月10日电 12月10日,《人民日报》2版的《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一文关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文章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文章称,在我国,一边大量精良的科研仪器设备被锁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里,有些甚至长期闲置;另一边,大批中小企业因科技投入不足,花不起钱购买基础性研究设备。

    破解两难困局,出路只有一条——改革!

    在北京,市科委搭建起“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鼓励高校院所引入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市场化运营,并制定利益分配比例。截至去年底,该平台已整合首都地区615个国家级、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使价值186亿元的3.64万台(套)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

    在国家层面,10月27日,《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发布。未来3年左右时间内,我国将基本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从而打破设备资源在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的阻碍。

    改革,还要使中央财政科技投入更加聚焦国家战略目标,更加注重基础研究。

    今年10月,《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今后,政府将不再直接管理具体科技项目,而是通过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宏观统筹,依托专业机构来具体管理。新的科技计划体系分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和基地与人才专项等五方面,将解决重复交叉、定位不清的问题,打破多头管理、科研人员四处跑项目的局面。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从2008年的170.2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362.9亿元。

    改革,也需要科研机构向自身开刀。今年8月,中国科学院启动研究所分类改革,力争在2020年前分为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四类;同时,还将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智库建设新体制,全面扩大开放合作等,意在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