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眼中的上海创业优势
最近《上海观察》连续发表了多篇讨论上海创新能力的文章,在《创新乏力,上海怎么办》一文中,提到上海的创新能力,不如北京、深圳。但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朱正红在接受专访时则表示,上海创业环境不比北京、深圳差。那么,究竟怎么评价上海创新能力?国内知名创投查立认为,上海创新能力远胜北京。
优势在于辐射能力
从创业投资角度看,上海的一大优势是辐射能力强。高铁一两小时内可到达的城市,有杭州、苏州、无锡、昆山、常州、南京、宁波、温州......哪一个不是创业热土?长三角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区,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这一点,无论是首都北京,还是特区深圳,都无法与上海比拟的。
网上的统计数据会告诉你:哪里哪里的创业项目数量和VC投资金额比上海多,但包含了上海的长三角地区的创业项目数量和VC投资金额的总数,则远远超过北京和深圳。当然这些钱不是都投在上海,但在资本和产业流动性都很强的今天,再把资源拘泥于一个城市是很狭隘的。
而在新技术产业化方面,上海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数量确实比不上北京,但上海也有不少一流的大学与科研机构,而且有长三角提供了非常全面的产业资源,包括生产、加工、制造、物流和贸易渠道。
技术创新含量较高
再从人才、团队而言,我在北京上海都投资了不少创业公司,北京的团队并不是由清一色的北京人组成,全国各地的人才混在一起;上海的团队也是一样。创业团队在人员组合上可以说,北京和上海看不出差别。
我们所投资的项目中90%以上都是初创企业。从投资估值和资金投入量上看,北京和上海的团队也没什么差别,不存在北京团队估值比上海高的状况。
但在我们投资的项目中,技术创新含量比较高的,上海的团队明显多,它们的生产基地散布在苏州、佘山、张家港等地。这正好印证了如前所说的,长三角的产业资源,包括生产、制造、加工、物流和贸易渠道,对于上海的新技术产业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大家最会拿来说事的互联网公司来说,确实,BAT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没有一个在上海,北京和深圳各占其一,另外一个落户在杭州。但上海的互联网公司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领军的网络游戏公司总部设在上海的却非常多,像盛大、九城、巨人、世纪天成、淘米、EA、育碧、迪士尼等。
而以服务业为主的垂直类门户,上海同样出类拔萃。除了淘宝这个巨无霸,大众点评、携程旅行、前程无忧、PPTV、世纪佳缘、51、驴妈妈、齐家、篱笆……品质生活类的应用,最受欢迎的几乎都在上海,原因是上海人比较会生活而且要求高,直接促成了上海品质生活服务类应用的用户体验优势。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上海的互联网公司不是纯平台的公司,而是垂直性更强,与娱乐、旅游等生活服务性行业的关系也更紧密,这恐怕也和城市的特性有关。
创业也要搞“攀比文化”?
不可否认,当下中国的创业气氛有浮躁的一面,一是热衷攀比,二是崇拜大佬。北京是首都,是政治中心,很多创业者觉得搬去了北京心理上就成了“央企”。我在郑州投资了一家公司,创始人总想迁去北京,因为郑州的公司是“地方的公司”,北京的公司就是“全国的公司”。
美国就不是这样,美国的500强企业里几乎没有一家在首都华盛顿,美国也没有“总部经济”或者“总部基地”这种概念。美国人的“根”意识比中国人强,因此创业者的根生长在哪里就扎根在哪里。
100多年前IBM在纽约创业,总部今天还在纽约;迪士尼在洛杉矶创业,总部今天仍在洛杉矶;沃尔玛在边寨小镇阿肯色的小石城创业,总部今天还在那里;可口可乐在亚特兰大创业,总部今天仍在亚特兰大;微软在西雅图创业,照理讲微软总部绝对应该从西雅图搬到硅谷去,但微软总部今天依然在西雅图。
而从投资人的角度看,热爱自己的“根”的人,也会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企业。
创业一定是有地方特色的,泛泛比较不同城市间的优劣,容易失之偏颇。也许应该利用我们的“攀比文化”来认真和北京、深圳比一比,目的是找到地方的差异性,发现自己的优势,而不是什么都要学北京、深圳。另外,上海尤其要珍惜以这座城市为“根”的创业者,想想看:如果杭州相关部门当年不支持马云,也许阿里的救命稻草支付宝早就不复存在了。
创业和创新的本质就在与寻找、创造和鼓励差异性,而不是套用统一标准。没有地域限制,越自由的市场,越适合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