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上海青年英才科创奖颁奖 科创路上的新长征

21.10.2016  01:37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座谈会暨首届上海青年英才科创奖颁奖仪式昨举行。(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摄)


  日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座谈会暨首届上海青年英才科创奖颁奖仪式在团市委举行。经过半年的自荐、推荐、评审后,共有10位科创领域的“尖兵”获得首届“上海青年英才科创奖”及提名奖。其中,方陈、苏佳灿、胡青、姚启明和舒诗湖获得“上海青年英才科创奖”,乌晓江、朱挺、李健、李琰、韩剑锋获得“上海青年英才科创奖提名奖”。


  得奖的“尖兵”代表苏佳灿做了交流发言。在谈到心目中长征精神时,他说:“长征是引领新时代科技创新的精神动力,我们要用长征精神鼓励自己,在科技报国的路上走出自己的精彩,用一个个科技创新为国家进步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妙手仁心”军医苏佳灿,赛道设计“女管家”姚启明……昨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座谈会暨首届上海青年英才科创奖颁奖仪式在团市委举行,十位科创领域的“尖兵”获得首届“上海青年英才科创奖”及提名奖。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座谈会上,两位暑期参与“重走长征路,青春心向党”活动的“90后”大学生现场分享了感悟,得奖的“尖兵”代表苏佳灿也交流了他眼中的长征精神。
   十位科创英才获青年英才科创奖
  今年4月,在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的指导下,市青年联合会、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新民晚报社、青年报社等共同启动了首届“上海青年英才科创奖”评选。
  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支持上海青年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进军、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勇挑重担,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年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良好氛围。
  经过半年的自荐、推荐、评审后,共有10位青年才俊分获“上海青年英才科创奖”和提名奖。其中,方陈、苏佳灿、胡青、姚启明和舒诗湖获得“上海青年英才科创奖”,乌晓江、朱挺、李健、李琰、韩剑锋获得“上海青年英才科创奖提名奖”。
  日前,作为科技英才的代表,长海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苏佳灿做了交流发言。作为医生,苏佳灿聚焦交叉学科优势,在国际上率先将可视化技术应用于骨折力学分析,设计了形状记忆合金接骨器,首次系统建立了骨不连的综合治疗策略。
  作为总后专家服务团成员,他跑遍4000公里青藏线,吸着氧气为病人实施股骨近端微创内固定术,被誉为“生命的守望者”。
  在苏佳灿看来,长征是绝不承认失败,绝不屈服、绝不向命运低头,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的集合体。这也正是长征精神的体现。
  他提出,青年可以学习长征中高度的觉悟性,领会长征中的激情和坚定信念,感悟长征中为了理想克服所有困难一往无前的精神。
  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王宇,新民晚报社党委副书记韩春培,团市委党组成员、副书记丁波,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吴仁杰,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何建华等出席活动。
   传承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座谈会上有两位“90后”大学生的身影,今年暑假,他们参与了“重走长征路青春心向党”上海青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红色寻访活动。
  寻访团由沪上15所高校的20名“90后”大学生以及25名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等组成。他们在12天时间内跨越五省市,从上海出发,寻访于都、遵义、泸定、吴起、延安等地,重访长征沿途重要地点以及长征亲历人物,追忆历史并从中发现国家在改革中发生的巨大变化,重温长征精神、开展公益活动、参与社会实践。
  于都河水保证红军顺利通过长征第一渡,大渡河上的铁索见证了22名勇士在炮火中飞夺泸定桥,实地重走这些地方,都让来自同济大学的“95后”学生赵子谦印象深刻。在她看来,长征精神是坚韧、顽强、勇敢、忠诚,是在千难万险中不懈斗争,是对党对祖国对于人民的热爱,“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长征精神更是团结、拼搏、奋斗、创新,是为了理想不断克服千难万险前进的动力。
  对于上海师范大学的赵强来说,这是“一次最有意义的活动,没有之一”。重走长征路中虽然没有雪山草地、战火硝烟,但却同样面临诸多挑战,“我们重走长征路,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代代传下去,走好属于自己的长征路。
  团市委副书记王宇表示,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座谈会和上海青年英才科创奖颁奖仪式放在一起,是经过了一定考虑,“如果说80年前红军长征体现了信仰和意志,如今对奋斗在科研道路上的青年来说,这条路也是新的长征。我们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希望全市青少年认真学习这段历史,在逆境中学会突破,领会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记者 周胜洁) 【来源】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