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分子传感与逻辑门国际会议举行

18.11.2014  13:15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5年,我国每年新增肺癌病例将超过100万。肺癌患者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治愈率极低。有没有一种方法,让肺癌在早期即可“现行”?近日,华东理工大学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基于解聚集的磁—光双功能新型探针,可用于早期肺癌的检测。这种新型探针,正是分子传感和逻辑门器件的应用之一。

      日前,35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华东理工大学,出席第4届分子传感与逻辑门国际会议,深入研讨有机光电功能分子,特别是分子传感与分子逻辑门、超分子组装和分子机器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据大会主办方介绍,分子传感与分子逻辑的研究涉及材料、化学、物理、微电子、生物医学、生命科学、界面工程等多个交叉学科,是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在复杂生物和环境体系的内状态信息表达、药物高通量筛选及荧光组织化学研究领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David A. Leigh在题为《最小分子机器的构建》的大会报告中,介绍了国际学术界在人工分子机器领域的最新进展及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此外,本次研讨会还安排了4场大会报告。会议还设有33个邀请报告、50个口头报告及140余个墙报。会议期间,大会组委会还分别向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Jonathan L.Sessler教授、日本九州大学Seiji Shinkai教授颁发了2014年度分子传感和逻辑门奖。

 

      原文来源:《上海科技报》2014-11-14 | 作者:陶婷婷

      原文链接: http://www.duob.cn/cont/812/181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