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传真]农生学院实践团调研洱源县古梨树种质资源[图]
为响应学校的号召,结合情牵“三农”的社会实践主题,并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让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8月4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情牵’三农’”——云南洱源暑假社会实践团队一行前往了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的梨园村,进行古梨树种质资源的调查工作。在半天的时间里,实践团调研古梨园梨树的树龄,接穗及砧木类型等,并针对古梨园种质资源保护及洱源县生态农业旅游建设建言献策。
洱源县梨园村坐落于洱海之源的茈碧湖东北角的山凹里,坐北朝南,东、北、西三面环山,南临茈碧湖,距洱源县城仅十公里左右。据梨园村村长介绍介绍,梨园村有百十来户人家,三四百人,种着700多亩梨园,许多梨树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村民们为了呵护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拟定了统一的村规,禁止损害、砍伐梨树。古老的梨树吸引了中外游客慕名前来观赏。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植物学鉴定,当地果农对古梨树的品种及种属关系还不清楚,根据果实形态和约定成俗的叫法对这些古梨树命名为“芝麻梨”、“麻皮梨”和“猫头梨”等名称。
实践团在采样
到达梨园村后,在当地村长的引路下,实践团队分头寻找了不同的梨种,对梨种的基本性状与口感进行了初步鉴定,并进行了采样,用于进一步的实验检测。
据当地果农介绍,古火把梨是梨园中最早成熟的品种,具有着色好,品质优良且抗性佳的特点,是优良的梨树资源。
本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对梨园村在生态农业、种质资源保存、绿色旅游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调查研究,分析洱源县在当前形势下的生态农业发展机遇和各种挑战,以及农业经济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结合当地地理位置、环境土壤等农业生产的特点,调查了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乡村建设的方式和成效,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为未来进一步的调研累积了充分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