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徐汇再开一批名人故居 包括张乐平故居等
徐汇区的衡复风貌保护区是上海首批以立法形式认定和保护的12个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之一,共有优秀历史建筑近千幢、保留历史建筑1700多幢、一般历史建筑2000多幢、其它历史建筑1500幢左右;房屋性质以花园住宅为主,1949年前建造的房屋中,花园住宅1400多幢,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约占上海全市的50%。
今年年底,包括张乐平故居、柯灵故居、草婴书屋,都将打开大门向市民开放,形成市民可以共享的公共文化空间。日前,徐汇区委书记莫负春透露,徐汇区正在研究将更多的名人故居对外开放。此外,将对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以下简称衡复风貌区)的一批老洋房进行修缮和业态调整。
一批名人故居有望开放
徜徉在衡复历史风貌区,阳光穿过道路两旁高大的法国梧桐,落在精致的老洋房上。一路的景致,安静而优雅。“可是很多建筑都进不去,上面写着‘某某部门’。”有市民说。
莫负春表示,他和许多市民一样对于上海的老洋房、弄堂文化充满感情,徐汇区的一大魅力就是老洋房。
2015年年底到2016年农历新年前,徐汇区有几个故居想一起开放出来,包括三毛的作者张乐平的故居、著名剧作家柯灵的故居。张乐平在徐汇区的故居里生活了五十多年,三毛的形象就是在这里创作的,张乐平的家人极其配合,把原来的生活状态,包括一些资料和作品都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还有徐家汇地区最著名的大修道院,也将开放成市民共享的文化空间。夏衍故居原来是政协办公地,如今也已腾出来了,克莱门公寓、修道院公寓,这些地方都将逐步变成更多人可以走进的公共文化空间。
此外,刚刚过世的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草婴先生,家属按照他的遗愿,已经把他收藏的书籍、文稿,以及生活用品全部捐出来了,接下来会选一块场地,给他建一个小小的草婴书屋。
将清除一些低端业态
对于老洋房,不仅保护建筑形态,还要保护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居住为主的生活状态。“就是要把生活原貌保护下来。”莫负春说。
“衡复地区一些沿街房子从外面看非常漂亮,但进去以后会发现七八户人家居住在内,合用卫生间、灶间,人员构成也很复杂。如果将这些老房子对市民全部开放肯定不现实,只能有条件地置换,并逐步开放。”上海衡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劲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徐汇已经在一些区域开始洋房置换,比如建国西路385弄,现在里面变成100-180平方米不等的服务公寓,对外出租。
老建筑的“身体”要保护好,但怎么能让它的“精神”也好?老房子的业态十分重要。风貌保护区有一些非常优美的地方,但业态地段还存在使用不当的现象,对老房子造成了破坏,接下来都要进行调整。
“目前正在乌鲁木齐路中段做一些业态调整的试点,将一些‘路边摊’比如水产店、五金店进行调整,对于一些跨门营业进行整治。”朱劲松表示,在衡复地区不可能全是“高上洋”,在清除一些低端业态后,普通居民的生活配套也会相应增加,只不过整体包装会更适合整个风貌区的气息。
部分道路或设“弹格路”
“如今走在衡复保护区,会觉得有不一样的味道。”朱劲松说,在“十二五”期间,徐汇提出衡复慢生活区,打造了建业里、永平里,非常成功。在“十三五”期间,将通过这两个地方将周边区域带动起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扩展到整个衡复保护区。
下一步将继续挖掘文化内涵,完善细节,比如部分道路或设置成“弹格路”,增加街区景观绿化、景点标示等,通过细节来体现整个风貌区的文化传承。
朱劲松介绍,这几年,徐汇区在老房子的修缮上投入了大量财力,但最迫在眉睫的是急需培养一批好的工匠。老建筑很重要的特点是,可逆性很差。一旦做错了,就会造成实质性破坏。
因此,有一支值得信赖的专业队伍非常关键。如今在保护建筑技术储备上,还没有系统化、科学化,都藏在老师傅的肚子里。目前,他们正在研究如何让这些老师傅的修复技艺能够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