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咱的身边人】毕业典礼上最长的掌声为什么给了她?
6月16日上午,华东理工大学的2017届毕业典礼现场,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高羽烨同学作为本科毕业生代表发言,虽然口齿不太清晰,她的发言却获得了全场持续最长久的掌声,而她的故事更是让很多人感动得潸然泪下。
这个先天失聪的23岁女孩,不但凭借坚强的意志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全部学业,还获得了综合课程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亚洲大学生生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勤工助学工作奖、荣誉学生等多项荣誉,并将于今年8月赴美国加劳德特大学深造。
从先天失聪、说话吐字不清到赴美深造,高羽烨用她的自强不息,完美地破茧成蝶。
“聋人除了听,什么都能做到。”——高羽烨的座右铭
高羽烨的父母都是聋哑人,在她出生时,家人都热切期盼着一个健康孩子的到来。然而事与愿违,奶奶渐渐发现,孙女对任何声音都没有反应!
奶奶多么希望孙女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说话、成长!求医无果后,奶奶把不到3岁的高羽烨送到了刚刚兴起的康复训练中心。至今,高羽烨仍有模模糊糊的印象,每天晚上,和奶奶一起认、读摊了整整一床的卡片。就这样,高羽烨终于学会了说话。一年多后,尽管吐字不清晰,奶奶还是在康复老师的建议下,让她和正常孩子一样入读了幼儿园。
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在全校艺术生中以文化课第一、专业课第二的优秀成绩考入华东理工大学,这一路上的艰辛、刻苦,是常人无法体会的,但高羽烨这个坚强的安徽女孩,一路披荆斩棘地走了过来。
“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乐观向上的高羽烨说,她被关上的那扇“门”是耳朵,她失去了一条获取信息的捷径;相对应地,她应对困难的承受力会更强,处理能力也会更高效,这是上帝为她打开的“窗”。
“如果你足够坚强,你就是史无前例的。”——司科特·菲茨杰拉德
刚上大学时,高羽烨给四年后的自己写了一封信:四年后的我是一个坚强、有个性、爱挑战的学霸,希望能说好每一个字,克服每一个困难,努力实现每一个目标。
然而,大一时,她就遭遇了滑铁卢:一直让她头痛的英语课挂科了。而补考的时间,却与疼爱她的爷爷遗体告别仪式时间相冲突。在家人的劝说下,她哭着回到学校参加补考,这段痛苦的经历时刻提醒着她懈怠的后果。
此后,她格外珍惜学习时间。由于听力障碍,她必须花数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努力学习。英语是弱项,她就每天不停地背单词、做阅读,就连假期在家,每天早起第一件事、睡前最后一件事,必然是学习英语。在坚持不懈下,她终于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专业课学习方面,课堂上听不到老师讲的内容,她就回寝室查找相关的资料恶补,或者直接向老师、同学请教。
几年的坚持和付出,终于使高羽烨可以在毕业典礼上,自豪地告诉四年前的自己和她的亲人、老师、同学:我做到了!
回顾在华理的几年,除了奋斗的过程,高羽烨说,华理人给予的那些暖心瞬间,同样让她毕生难忘:辅导员赵依莎老师帮她过生日的情景,老师们课后帮她辅导和复习功课的情景,学校各个岗位上的老师对她的关爱……
“以前的惯性思维会一直以为志愿者通常是正常人,但这个活动告诉我,残疾人也可以成为志愿者,残疾人也有能力帮助他人。”——高羽烨参加公益活动后的感悟
即使身为特殊群体的一员,公益的种子却深植于高羽烨的内心。大学期间,只要有机会,她总是热心于各类志愿服务:大一时,因为会简单的手语,她加入学校的公益社团益方社手语部;大二时,她参加徐汇区业余大学的手语表演;在学校的勤办,她担任国旗督导员,多次利用专业特长为各类活动摄影;大四实习期间,高羽烨作为志愿者参加了中国新加坡合作的聋人社会公益服务……
设计就是为人类造福,那么,对聋人群体来说,设计的力量在哪里?高羽烨开始思考专业学习理念和服务他人的融合。
高羽烨学习的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做毕业设计时,她问班导师刘瑛:“我可以做与手语相关的主题吗?”刘瑛告诉她:“当然可以,只要你觉得有意义。”
在老师的指导下,高羽烨完成了面向手语族用户的人机交互APP界面设计。据高羽烨介绍,这款名为“手语族”的APP,既是她的儿时愿望,也是结合160份调查问卷和聋人朋友、手语朋友的需求基础上而设计的一款特殊APP,“希望能方便聋人的交流方式,帮助聋人获益,促进聋人和听人的沟通交流,提高聋人的社会地位,消除歧视和偏见,建立一座实现聋健共融的桥梁”。
“她现在做的一切,都是将来为聋人服务打基础。”高羽烨的奶奶说。
这包括去美国劳德特大学读研究生。事实上,高羽烨到美国留学,并不是在设计专业上进行深造,而是学习美国手语和英语书面表达。现在的高羽烨,会中文、英文、上海手语和简单的美国手语,她希望几年后自己学成归来后,从事与聋人相关的设计、社会工作或教育事业,更好地服务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