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电话亭已成摆设应该拆除?专家:城市应急必备设施
图片说明:公用电话亭期待双赢
图片说明:公用电话亭仍是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的选择(摄影:吴恺)
东方网1月5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曾几何时,红色的公共电话亭是市民生活中重要的通信联络工具,也是城市的标志性物件之一,风光无限。不过,随着近年来手机、固定电话等通信工具的广泛普及,公共电话亭日渐式微。记者调查发现,它们有的已沦为摆设,有的损坏严重、被贴上了小广告。电话亭未来将何去何从?在目前“人面不知何处去”时,它们能否“依旧笑春风”?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是否拆除市民各持己见
谈到城市的标志性公共设施,很少有比公共电话亭更具代表性的事物了,市民们趋之若鹜,甚至连超人克拉克·肯特也要用它来变身。然而,现在大多数人已经很久没有在公共电话亭打过电话了。
“你有多久没用过公共电话了?”记者昨日在上海街头随机采访10位路人,没有一人表示在近期用过。“你说好笑吗?现在连小孩儿都有手机,谁还用这个啊!”的确,随着手机的普及,公共电话亭已经日渐式微。
“很久以前啦,在只有BP机的时候,我们没得手机,几乎每天都会用公共电话联系家人。因为BP机接到电话要回嘛。”在采访中,公共电话亭只存在于一些年纪大的市民的记忆里。
“没必要存在了吧,浪费资源。”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市民中,多数人认为公话亭已无存在必要,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但也有市民反对拆除,“毕竟还有少数人有需求。但遇到手机忘带、没电、信号不佳等情况,或是一些紧急事件,公共电话还是有必要的。”
被损坏仍然需要维护
记者近日实地走访发现,路边红色的公共电话亭虽说表面光鲜,但有些并不能使用。
记者在宜山路上共调查了6个公共电话亭,尝试拨打10000测试电话能否正常使用,结果其中就有2个损坏不能通话。在宜山路靠近虹桥路附近,一个公话亭远远看上去完好,走近细看才发现亭身上有着些许灰尘,可能是因为时间久了,话机按键和插卡口锈迹斑斑,但整体比较干净。
记者拿起听筒后,发现电话竟然没有任何声音,电话机的左边则贴了张“电话故障待修”的小贴纸,上面标明的日期是12月4日,不能拨号的原因为“外线坏”。记者在另一张贴纸上发现,公共电话亭最近一次清洁在2015年1月2日。
第六人民医院对面的电话亭通话功能正常,但亭内非常脏乱,甚至有吃饭后留下的盒饭残骸。亭身有些地方斑斑驳驳,玻璃也布满灰尘,有些地方斑斑驳驳从张贴痕迹可判断,以前可能被人贴了“牛皮癣”小广告。
外来务工人员仍有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公话亭的衰败也让IC电话卡淡出了市场。记者走访多个书报亭发现,曾经热卖的电话卡如今也鲜有销售,个别报刊亭仍有卡在售,但也很少有人购买,“一年都卖不出几张卡。”一家书报亭老板告诉记者,IC电话卡现在多为收藏专用,很少有人会买来用。
尽管存在着一些小瑕疵,但记者发现,上海火车站、汽车站、学校周边等人流量较大的地区,公共电话亭仍是许多刚到上海的外地游客的“首选”。
“我们刚到上海还没来得及买当地的电话卡,就用公共电话打了,能省就省吧。”在上海火车站,一位刚下火车的外地务工者说。
关键时候仍有存在价值
记者了解到,除了仍有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和学生群体在使用外,公话亭还承担着提供免费应急通信服务的重要功能,在公安、消防、应急等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作用,一名业内专家表示:“一旦发生危险或者灾害气候,手机就不一定靠谱,很多基站会损坏,这个时候电话亭可以直接拨打以及定位,能快速找到个体,这也是公话亭作为公共设施存在的重要价值,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还是需要这些应急设施的。”
而在采访中,也有不少市民认为电话亭“没落”是受了网络时代的影响,但仍可以想一些办法进行改进,“本来花费那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修建起来的公共设施,不能说拆就拆。可以把电话亭改造成用银联卡缴电话费、磁卡缴电费和水费的终端。如果条件允许,还可将电话亭的样式设计成社区公告牌、小雕塑、街头园林小品等,让IC卡电话亭成为街头特色景观之一和信息发布渠道平台。”
[他山之石]
变身图书馆成为艺术品
如今,我们已步入智能手机时代,这些电话亭反而显得占用城市空间。自1926年以来,红色电话亭就是英国的标志,但如今很多电话亭已经荒废。
英国电信现在允许公众认领废弃的电话亭,费用仅为1英镑。自2009年以来,超过1,500间电话亭被改造成花店、图书馆和小型艺术馆。在KingtonMagna的一个小镇,人们把一间电话亭改造成英国最小的图书馆。对于偏远的社区,英国电信还支持被认领的电话亭放置自动除颤仪,以便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讽刺的是,这些电话亭反而不能拨打紧急服务电话。
每个国家都在考虑公共电话亭问题。南非计划将79,000间电话亭改造成Wi-Fi热点;纽约仍然遗留9,000间公共电话亭。过去两年时间里,纽约市推出了一系列计划,包括WiFi热点的试验和设计大赛,为今年年初提出正式的规划征集各种意见和数据。当局发现,纽约市民将公用电话亭视作公共艺术品、应急呼叫中心、休息室和获取市政服务的地方。
[电信回应]
积极探索努力转型
上海公共电话亭的现状到底如何?未来有何发展?上海电信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公共电话亭的发展规划是:总量压缩,留有余量,继续保持和履行好社会普遍服务的责任和义务。转变模式、推动转型,以内容经营为切入点,公益性与商业性相结合。
收入下降亭多人少
上海电信相关部门对记者表示,目前通信业务迅猛发展,移动业务十分普及,公共电话亭的历史阶段任务基本结束,每个话亭拨打电话的人次越来越少,收入下降很快。
最近两年,零次话亭占比达到30%左右,同时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和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维护和人员成本不降反升,给企业带来的负担加重。”经过几年的调整优化,目前全市存量公话亭数量为6985只,市区局6063只,郊区局922只,话亭由专业公司负责维护保洁(每4天一次)。”
不过,尽管投入人力定期巡查,但无奈“亭多人少”,一些公共电话亭会被人强制占用,另作他用。
电信的工作人员说,许多人强行占据公共电话亭,不仅带来了安全隐患,还给城市卫生等方面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我们曾经发现有人在公共电话亭门口摆个夜宵摊位,公共电话亭当作外卖电话,还有一次发现有人在公共电话亭里饲养流浪动物,我们只能劝说,也不能强行赶走,但检查人员前脚刚离开,他们马上又把流浪动物放到电话亭里。”
公益为主实现双赢
上海电信方面对记者表示,公话亭现在的确面临着转型问题。“据我们了解和得到的资料,国际上主要的一些国家通信运营商对公话亭并无十分有效的转型改革办法。因此对公话亭未来的定位及经营方式,目前公司仍在积极探索和研究中,暂未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我们的想法是,转型要改变公话亭单一的电话拨打功能,部分改造成综合信息亭,能更多地提升上海的城市形象,最终做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电信负责人表示,在2010年世博期间,上海电信在世博园区布放了一批以多媒体公话终端为核心的综合业务亭(即世博信息亭)。世博后,上海公司对世博信息亭斥资整修后,在外滩进行了试点布放。目前综合信息亭7-8个。信息亭是集语音通话功能、电信业务宣传、公益信息发布等内容为主,这也可能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