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风采巡礼]农生学院党委:凝心聚力谋发展,顶天立地创一流[图]
[编者按]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将迎来第十次党代会。值此内外发展契机交汇之时,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学校党建工作要求,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新闻网特推出“党建风采巡礼”专栏,展示各院系、直属单位、附属医院在党建工作中的成绩和风采。
——这是上海市历史上的第一所由地方政府主办的高等农业院校,诞生于大跃进时代,重生于改革开放之初,1999年并入上海交大,2009年进入教育部、农业部合作共建全国八所涉农高校行列。
——这里有我国首个面向国内外开放的专门从事都市型现代农业应用性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的公共平台——农业部都市农业(南方)重点实验室,针对南方地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重大理论和技术实践等问题,开展技术创新与技术集成示范研究。
——这里有国内高校第一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2013年成功晋级为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专注于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为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农业与生物学院作为交大农科建设的主体学院,现有教职工22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100余人,下设5个系。学院党委下设8个教工支部、14个学生党支部、5个离退休党支部,共有教工党员122人,学生党员302人(含预备党员46人),离退休党员124人。近年来,学院党委紧密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以创建世界一流农科为目标,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形成了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促进工作、和谐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在各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围绕中心工作谋发展
自1999年并入交大以来,学院各项事业突飞猛进,若干办学关键指标和社会声誉快速上升,综合实力大大加强,为创建世界一流农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学院党委始终牢记使命,以凝心聚力谋发展为核心,积极推进党务和院务公开,不断健全教代会民主管理制度,定期召开院教代会及专题会议,广泛听取广大教工的意见和建议,调动全院教职工参与学院改革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学院党委还于2010年带领师生员工开展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大讨论,明确了新时期的办学思路,确立了“以农为本、需求牵引、特色发展、争创一流”新的办学指导思想,坚定了走“顶天”、“立地”“一体两翼”式发展道路的决心,深化内涵和质量建设,凝练学科梯队,构建创新平台,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农科的新路子。
上海交大现代农业学科交叉研究论坛举行
学院依托交大综合学科的优势,以农业与生物学院为实体,注重与交大工科、理科、医科和管理学科的交叉融合,努力打造高层次的“顶天”科技创新队伍,致力于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源头。以挂靠农业与生物学院的上海交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载体,探索农业科技推广专兼职队伍长效机制,打造高水平的“立地”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专注于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为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贡献,为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2013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学院党委的推动下,启动实施了“上海交通大学现代农业学科交叉研究基金”资助计划(Agri+X),促进农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探索大农科的特色发展道路。
党员带动、攻坚克难,提升农业科研水平和能力
共产党员,作为一个光荣的称号,是先锋战士的标志,是高尚人格的体现,是引领无数人们奋发前行的旗帜。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共产党员这一特定身份的人所应当具有的、为共产党这一先进政党所要求的一种重要特征,是共产党员不同于普通群众并对普通群众发挥模范带动作用的一种基本的性质、性能、性状。学院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发挥党员教师的引领作用,科研上倡导党员带动、共同参与、攻坚克难,全面提升学院整体科研实力和水平。2013年,获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是农生学院并入交大后获得的首个国家级科研奖项。在2002-2013年获得的25项省部级、国家级科研奖项中,项目牵头人为党员教师的有17项,占总获奖项目数的68%。在新近组建的13支科研团队中,团队负责人为党员的有9支,占总科研团队数的69.2%。
第十三届国际木霉菌和粘帚霉学术研讨会
植物保护团队负责人陈捷教授作为老党员和学科带头人,其带领的“木霉菌资源筛选与生防菌剂创制及其应用”项目团队通过数年科研公关,荣获教育部2012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成果鉴定出6个新纪录的木霉菌种,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木霉菌资源库计算机管理系统、国际上第一个菌种形态鉴定自动检索系统和菌种拮抗性综合评价方法,获得具有商业化开发价值高效拮抗菌株11株,并利用其中的LTR-2,开发出我国首个正式登记的木霉菌母药、可湿性粉剂和水分散粒剂,以及10余种木霉菌制剂,已成为国产木霉生物农药主导产品,累计生产2500吨制剂,产值8200万元,引起了国际同行高度关注。2014年10月,第十三届国际木霉菌和粘帚霉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陈捷教授担任组委会主席和大会主持人,其所作的“中国玉米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木霉菌剂创制及其在玉米茎腐病防治中的应用”专题报告引起与会专家极大兴趣和热烈讨论,得到高度评价。陈杰教授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荣获“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等15项荣誉称号,长期奋战在农业科技前线。
党团联动、合力育人,培养一流农科创新人才
在学校“知识探究、人格养成、能力建设”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指导下,农生学院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构建党团联动、共建育人格局,切实发挥党组织为中心的育人作用。学生党总支与院团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探讨学生能力建设遇到的问题,切实发挥党组织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保驾护航的作用。
第七届“挑战杯”创业大赛颁奖典礼(2010,上海唯一金奖)
2012年中英创业大赛国际决赛获奖证书
学院自2009年开始实施研究生党支部与本科团支部共建,研究生带领新生参观实验室、为新生讲解大学生活的感悟,参与指导低年级本科生做prp项目试验等,帮助低年级本科生答疑解惑。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学院通过党团联建、共建,组成研究生、本科生混合军团,带领本科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8、2010、2012、2014年,学院参赛团队连续4次(六、七、八、九届)闯入“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决赛,夺得了2金2银的辉煌成绩。2010、2012、2014年的参赛团队均由本科生和研究生合作完成,团队负责人为研究生党员。2012年的上海市“挑战杯”创业大赛选拔赛,交大共有9支团队获奖,农生学院推送的4支混编团队项目成功获奖(1金2银1铜),占学校获奖总数的近一半。学院学生还曾获得2011年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12年中英创业大赛国际决赛亚军等多个科技创新创业奖项。
都市现代农业调研实践团师生与参加讲座的农民们合影(2012)
每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为更好地动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参与科技支农,研究生层面是以党支部的名义进行动员和组队,每年参与社会实践的研究生党支部占研究生党支部总数的1/3以上。高年级硕士生、博士生和低年级本科生组成混编团队,既有利于保障本科生社会实践的安全系数,又有利于提升社会实践的活动质量和科技含量,更好地服务国家新农村建设。学院团委2011、2012、2013、2014连续四年获批团中央全国重点社会实践团队,中标团队均为本科生、研究生党支部混编团队,其中2012年的都市现代农业调研实践团还获得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最佳项目”奖(交大唯一)。
心系百姓、倾情三农,服务国家新农村建设
学院始终立足国家农业大战略,紧密围绕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和上海农村经济的发展,及时关注社会民生热点,依托学院农业科研优势,致力于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和水平,切实服务国家新农村建设。
严隽琪副委员长考察上海交大农村污水处理工程
近年来,农村地区的水环境治理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农村地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为帮助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学院资环系邱江平研究团队在学院党委支持下潜心数年研发出“交大滤池”污水处理工艺,2008年开始在农村地区进行推广。截止目前,该技术已在上海、安徽、湖北、云南、浙江、山东等地得到了较大规模推广应用,已建和在建的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工程500余座,服务农户超过60000户。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2014年7月在考察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河祝村瓢河村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时表示,“在当下我们国家面临巨大环境压力的情况下,上海交通大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如此贡献,值得肯定”。针对2011年的食品安全热点,时任学院党委书记周培教授牵头成立食品安全调研实践团,组织骨干青年教师带领学生开展采样调研,为上海食品安全建言献策。
农生学院党委与崇明县横沙镇永胜村举行帮扶结对仪式(2010)
与此同时,学院党委还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鼓励各支部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为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做出贡献。学院党委牵头与浦江镇联民村、崇明横沙乡永胜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依托高校智力人才优势帮助薄弱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学院依托浦江基地共同探索都市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开展村级公路绿化、学生社会实践进村、再就业村民培训等持续性更强的工作,努力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选派农业科技员到永胜村开展科技下乡、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当地发展生态农业产业。三年来,学院依托“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举办了上海市郊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重点班、上海市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万载县有机农业高级研修班、河口区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等,培训各类农业人才近2万人次。
“农,助天地以生衣食者”。繁荣的农业文明让中华民族繁衍千年、生生不息。展望未来,农生学院党委将继续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建设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契机,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为重点,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坚持走“顶天”、“立地”“一体两翼”式发展道路,团结、带领学院广大师生员工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研究阵地,早日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农科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