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代会】华理探索一流创新人才培养

11.01.2018  21:3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立足新时代,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其核心就是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

    办学兴校,育人为本。立足新时代,学校把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新提升作为新的奋斗目标,将进一步推动专业内涵建设,搭建双创递进平台,引导学生“看世界、闯天下”,培育有厚基础、强实践、高素质、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探索新型培养模式   推动专业内涵建设

    2017年8月23日,学校“Echo”参赛团队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这是自2007年该赛事举办以来,学校参赛队第5次摘得特等奖。创新意识、设计整合、工程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这项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化工专业性赛事的考核标杆,与学校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不谋而合。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教学改革,以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以学生能力达成为导向的本科教学培养体系,强化学生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能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初显成效。

图片说明:ABET认证专家参观化工专业实验室

    2014年,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中国大陆高校中率先通过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认证,标志着我校化工专业的办学水平已满足国际工程教育的认证标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五年来,学校制药工程等9个专业接受了中国工程教育协会组织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得到现场评估专业组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学术性研究生“教研结合”和专业学位型研究生“产教结合”培养新模式。在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还将稳步推进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实施“本-硕-博”贯通式培养计划。

    被誉为华理的“超级科研团队”的杨化桂教授团队,不但四年间在《自然-能源》等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8篇高质量研究论文,还培养出了一批“科研新秀”。这个团队的发展,是学校通过一流学术研究造就一批创新人才的缩影。

    为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学校对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工程应用,实践教学的时间不少于6个月。学校于2014年获批首届“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搭建多维度实践平台   让创新创业“常态化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副校长辛忠说:“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和获得奖项都不是终极目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近几年,学校走出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应波、上海萌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尹庆等一批科技创新典型,他们的成功得益于学校为护航大学生双创而搭建的创新实践训练递进平台。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围绕“绿色化工”优势,加强实验、实践、实训、竞赛、社团等平台建设,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搭建了三层创新实践训练递进平台,连续多年开展USRP、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及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成长。

    这些创新活动不但学生参与度高,而且“产出”高效。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例,2016年结题的383个项目中,学生共公开发表论文89篇,获得授权专利5项。五年内,我校学子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际级奖80项,获国家级奖393项,荣获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

    此外,我校还于2016年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打造“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LCS(Lab +Club +Shop)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建设、培养方案修订、实践平台架构、成果孵化转化、资金政策保障等方面探索出了具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的特色经验。

图片说明:污水厂VR教学案例

    如2017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在环境工程专业引入虚拟现实(VR/AR)教学与实训,最大程度地还原了污水处理厂现场,建立了多源信息融合、交互式的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参与实训的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解决了学生下厂实习时“看不见、摸不着、进不去、想不通”的老大难问题。

 

走出去”“引进来     打开学生国际视野

    通过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认证是对学校教学水平接轨国际标准的认可。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乐于将学生“”到国际舞台上,在竞争中开拓他们的视野。

图片说明:我校首支iGEM团队在国际大赛中取得金奖

    参加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后,生物工程学院学生金钰尧对朋友说了这样一段话——“在世界上最前沿的合成生物学实验室里,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液相色谱;在哈佛大学发表了生物学最前沿文章的实验室里,飘散的也是我们闻惯了的酵母提取物的香气。”这场异国参赛之旅,不仅让金钰尧作为学校参赛成员斩获了iGEM的金奖,也让她触摸到了国际科研领域的“脉搏”。

    萌果游戏创始人尹庆在华理读书期间曾参加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并担任校队队长,参赛经历使他收获了扎实的数学功底、非凡的算法设计能力、娴熟的编程技巧,以及良好的协作精神、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快速的临场应变能力,为后期创业打下技术基础的同时,也使他的视野更加开阔。尹庆在公司创立之初就布局国际化市场,创业仅四年,公司海外市场的收入已超过国内市场。

    多层次、多模式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是更多华理学生走向国际化的路径。据统计,过去五年,学校学生出国(境)交流高达3100多人次。除了“走出去”,学校还“引进来”。过去五年,邀请诺贝尔奖得主8人次来校开展学术活动,350多位国外知名大学的教授学者来校授课或开设讲座,举办国际会议54场,为学生近距离对话学术大师、享受一流课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去年,“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在我校揭牌,将为学校培养国际科学人才、实现研究领域的原创性突破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