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被"坚持贩卖儿童判死刑"刷屏 竟是网站营销活动

19.06.2015  10:19

  【播】这两天,不少人发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被一条“坚持贩卖儿童判死刑”的链接刷屏了,随之而来的,是关于是否一律“死刑”的全民大争论,支持的人认为,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拐卖人口给整个家庭带来的伤害难以平复,只有重罚才能彻底杜绝;反对的人则认为目前“拐卖儿童罪”重刑率远高于刑事案件平均值,一律死刑可能不利于被拐卖儿童的解救。但是,就在大家为究竟如何定罪量刑吵得不可开交之时,有网友称,这一活动只是一家婚恋交友网站的营销活动。真相究竟为何?借公众关切来实现营销目的,是否恰当?

  【编】就在“一律死刑”这四个字霸占了微信微博的时候,网友“契约”通过公众号发表文章,直指这一活动只是婚恋交友网站珍爱网的一场营销活动。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在网友“契约”提供的截图上,活动页面下方写有“感谢珍爱网友情支持”的字样,点击进去提取链接,发现是珍爱网的注册推广链接,文章认为,利用大家的心理去做营销,是一件很恶劣的事情。就在这篇文章出来不久之后,再次点击“拐卖儿童一律死刑”接力链接,发现已经无法打开,珍爱网的工作人员说,活动的确与珍爱网有关系。到之后,珍爱网撤掉了活动页面。珍爱网市场部一位负责人表示,这次事件,是一位关注“拐卖儿童”员工的个人行为,通过这个活动来注册成为会员的比例,其实不高。

  【播】如今,“拐卖儿童一律死刑”的接力活动已经结束,但是相关话题的讨论却仍在继续,在进入微博微信时代之后,企业营销变得便捷、制造话题也更加容易,但如果这种营销绑定了值得商榷的观点,大肆传播,带来的很可能是有危害性的影响。如何让微营销更加健康和理性,平台、企业和接收者,都应多一份思考。

  【编】《人民日报》文章认为,在社交网络时代,点个赞、转发很容易,但我们的判断力在哪里?所谓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就拿这次讨论的这两件事来说,许多人可能并不清楚,我国刑法对拐卖儿童,最高刑本来就有死刑的规定,实践中也有过先例。

  信息过剩、理性稀缺,这是今天我们必须应对的挑战。面对热点事件,我们每个人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信息,也不可能熟知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媒体绷紧伦理之弦。让感情的归感情、理性的归理性,避免好心办坏事,对于一个身处转型期的国家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新闻晨报》文章也指出,作为商业营销,珍爱网的举动无疑是失败的。“拐卖儿童”这个话题的“爆炸当量”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公众很容易在愤慨、冲动甚至发泄的心态下就转发出去。在这样一个沉重话题的引导下,谁还会有闲情去注册“婚恋”账号呢?从商业伦理方面来说,这也是不道德的。公众的同情心需要爱护,但不能进行商业利用。否则,这和大街上那些伪装成残疾人乞讨的骗子,又有什么不同呢?从这个角度来说,此次“夹带私货”的病毒式营销,也算得上是一次全民的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