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需加强保护—— 莫让不该披露的信息满天飞
今年4月,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开通试运行。目前,全市包括行政机关、司法部门以及公用事业单位在内的59家单位向平台提供数据,归集信息事项1256个,可供查询的数据2.2亿多条。信息应用,是把双刃剑。如何防控滥用公民个人信息,不让不该披露的信息满天飞?“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如何保护?
庞大平台需“保密协议”
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将逐步消除“信息孤岛”,构建信息共享机制。伴随数据日积月累,这个平台的威力不可小视。它有威力不仅在于汇集了庞大数据,更在于,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掌握几乎“无微不至”。
比如说,一个人到去上海图书馆借过几本书,是不是申请过保障房,信用卡消费是否每月按时还钱,甚至水电煤气账单是否从不拖欠付费……从这个平台上,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左邻右舍、熟人朋友的征信状况到底怎么样,假如个人很好奇,想到平台上去查查人家的事,结果呢——没门儿!
“目前,市民个人可向平台发出查询本人信用信息申请。但个人不能通过平台查询他人信用信息。个人如有正当理由需查询他人信息,可通过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完成查询申请。”全国人大代表、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说,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不但要负责“信息收集”,也要负责“信息安全”。
平台外的人无法随意查阅他人信用信息,那么,掌握大量平台信用信息的工作人员呢,如何保证他们对手中的“大数据”守口如瓶?
“平台从业人员会频繁接触大量涉及到个人隐私的信息,他们的服务质量、职业操守关系到整个社会对政府信用平台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平台工作人员招聘有没有特别的要求?上岗后是否专门培训?”市人大代表康青对此非常关注。
事实上,“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使用管理办法”已对平台工作人员提出两项要求——不得以不正当的手段来利用公共信用信息;不得违规披露使用公共信用信息。同时,平台还建立了17项业务管理制度和安全保障制度,特别是“公共信息归集查询日志”要求长期保存。“更要紧的是,平台工作人员均须签署保密协议,不得违规披露信息。”市经信委主任李耀新说,这一系列制度安排就是为了保障平台信息收集的“开放性”、信息使用的“安全性”。
滥用个人信息要受罚
孩子还没出生,奶粉、童装、早教……一系列跟孩子有关的生意已经快要打爆了“准妈妈”的电话;人坐在家里,信用卡就在身边,可是,千里之外却有人正用“你的卡”潇洒一挥,甚至别人坐在电脑前敲敲键盘,你卡里的钱也能不翼而飞。
“大部分人都有过个人信息流失的经历,生活秩序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市人大侨民宗委主任委员张丽丽说,非常期待“顶层设计”能够切实防止滥用、盗用和没有法律依据地使用个人信息。
事实上,市人大财经委对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专项监督的问卷调查也显示,63%的企业和个人对信息安全表示担忧。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各种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大多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管理。仅2012年,本市公安部门就受理、协办各类涉网违法犯罪案件3268起,同比增长42%;破案2635起,同比增长150.7%;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5661名,同比增长169.7%,打击震慑了网上 违法犯罪活动。市通信管理局也在同年关闭了387个网站。
目前,国家已出台《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但这些法律法规较为分散,并有许多空白点,这不利于预防、惩治网络犯罪,净化网络环境。”市人大代表尹邦奇说,目前地方立法亟需统一规定网络活动监管和网络信息安全保护。
来自市经信委的信息显示,制定《上海市信息化条例(草案)》已列入市人大常委会5年立法规划。上海地方立法将为加强网络活动监管、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尝试制度规范——其中特别拟对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等级保护、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应急管理、调查处理、安全检查等管理制度强化规范。
失信惩戒讲究过罚相当
今年4月,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开通试运行。在日常生活中,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数据所能覆盖失信行为信息也将日益扩展,信用奖惩制度便也在酝酿萌芽当中。今年以来,备受关注的地铁逃票行为已纳入市信用信息平台,逃票人数由此大幅减少。此外,在银行贷款、人才就业、公务员招录和评优、图书馆读者管理,以及居住证积分管理中,与个人信用报告相关的奖惩制度也在试行中。今年,市公务员局率先在公务员评优中使用个人信用记录,拟于明年开始在公务员考试录用环节使用个人信息报告。
今后,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发展趋势是——日益消除了部门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构建起信息共享机制。因为部门之间可以信息共享,虽然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不会随意曝光个人的不诚信,却能让不诚信者因为“数据共享”受到惩罚。可以预见的是,一个信用信息记录欠佳的人,就业、贷款,少不了因为“失信”作茧自缚。事实上,诚信申城的目标就在于:让守信者畅通无阻,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保护个人信用信息安全,惩戒无信失信行为,并行不悖——实现这个目标,就不但需要有技术,更需要有章法、有规则。
本报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