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在校召开
为了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导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讨未来增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途径,更好地发挥体育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2017年“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于6月24-25日在我校举行,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学生体质测试方法”“评价标准”和“运动干预”等专题进行交流和研讨。同时,论坛还发布了《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实施效果公报》《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华东师范大学版)》和《中日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比较研究成果公报》。
2017年“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召开
聚焦青少年体质健康
6月24日上午,高峰论坛开幕式在闵行校区举行。我校校长陈群、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丁力和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Dale A. Ulrich致开幕辞。
陈群说,学生体质健康关乎国家命运和民族兴衰。近年来,华东师大“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身体活动监测管理系统研发、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推广与应用、运动促进健康的生物学机制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与社会服务效益。未来,该实验室将继续担负起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使命,让每一个孩子从体育中获得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以及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丁力表示,华东师大作为全国985工程大学,其体育学科在全国名列前茅,尤其是由该校体育与健康学院领衔建设的“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聚焦青少年体质健康信息的采集、筛选与综合评价,青少年健康的运动干预机制,青少年体育行为与身心健康等关键与核心问题,不仅产出了大量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而且积极参与上海市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的相关工作,为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顺利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
Dale A.Ulrich提出,科学研究证明,体育活动能极大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而儿童时期运动技能的培养更是直接影响其终身体育习惯甚至身心健康。此次论坛聚焦青少年体质健康,展示的相关研究肯定会促进上海乃至整个中国儿童体质健康的发展。
我校校长陈群致辞
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丁力致辞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Dale A. Ulrich致辞
三份重要公报引关注
在本次高峰论坛上,我校“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先发布了三项重大研究成果,并引发与会嘉宾、媒体和社会关注。
一项是经过长达6年的理论探索,以及对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10万多名学生的实地测试,研制出的华东师范大学版《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另一项是历时三年,分别在中国与日本的四个城市或地区,对两国近2万名7-18岁儿童青少年,运用同样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测试后,完成的《中、日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比较研究成果公报》。最后一项是为切实通过课程模式改革来提升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而着力构建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新模式,以及该课程模式一年多以来在上海、江苏、浙江、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市10万余名中小学生进行验证与推广的实施效果公报。
体育与健康学院尹小俭发布中日青少年体质健康比较研究成果公报
三份公告一发布,相关研究成果就引起《文汇报》《新民晚报》和澎湃新闻等媒体的报道,并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热议。在健康中国的建设进程中,学校体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015年8月,即“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的前一年,我校“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季浏带领其科研团队在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在此次高峰论坛上,季浏发布了《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实施效果公报》。该课程模式除阐述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外,特别强调三个关键要点:即运动负荷、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据季浏介绍,我校“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2016年 3月起在全国建立了首批 22所实验基地学校,近5万名中小学学生参与,开始进行“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实验工作。目前,全国的实验学校已达50所,实验学生共计10万余名。通过一年多的实验验证,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质量指数(BMI)、心肺功能、速度、柔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灵敏性的发展;在心理方面,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在论坛上,季浏还代表“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布了该实验室制定的《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华东师范大学版)》。该标准是在综合借鉴中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其他国家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方法和标准的经验基础上,历经两年时间对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10万多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并通过国际学术界通用的LMS法研制出的新成果。在介绍此成果时,季浏特别强调,研制《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华东师范大学版)》的目的并非是要替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而是想为进一步优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供参考;同时,使测试指标、测试方法与国际发展趋势相吻合,从而更有利于进行国际间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比较。
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季浏发布两份公报
中日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比较历来受到社会高度关注。“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中日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比较研究结果公报》自然成为大会焦点之一。这是该重点实验室与日本相关机构合作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之一。该项成果历时三年,分别在中国与日本的四个城市或地区,对将近2万名7-18岁两国儿童青少年,运用同样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测试后完成。该公报:2014年和2016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格指标(身高、体重和BMI)几乎均显著高于日本。其中,中日儿童青少年身高男女突增年龄趋于一致,分别为11-12岁和8-9岁。不过,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发生率较之日本也更高。在体能指标的比较中,日本儿童青少年在心肺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协调性方面均显著高于中国。但相比2014年中日体能方面的差距,2016年中国儿童青少年的力量、速度体能指标在低年龄段与日本的差距有所缩小,部分指标甚至显著高于日本。
国际前沿趋势与当下热点高度融合
随后,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Dale A.Ulrich教授和陈蔚云教授,怀俄明大学大学Tristan Wallhead 副教授,北德克萨斯大学张涛副教授,我校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青年长江学者汪晓赞教授,和我校尹小俭教授;以及怀俄明大学 Derek Smith 副教授、印第安纳大学 Michael Willett 教授、伊萨卡大学的关红卫副教授、北德克萨斯大学的顾湘丽助理教授与我校季浏教授分别就“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和“学生身心健康运动干预”展开了两场专家论坛。专家们现场回答了有关美国和日本中小学体育测试的开展情况,性别对体质测评影响、中国中小学体质健康状况、标准化评价体系、以及阳光体育运动推广等问题。
与会专家分别就“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和“学生身心健康运动干预”展开两场专家论坛
与会专家接受媒体采访
关注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聚焦青少年运动与体质健康
在高峰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还就国内外青少年体育活动与体质健康研究的最新趋势和焦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讲座。Dale A.Ulrich做了题为《儿童运动技能评价》的讲座。陈蔚云讲解了优质体育教学与身体活动、运动技能和体适能的关系。
Michael Willett阐述了美国青少年儿童体育活动趋势及对健康相关体适能的重要性。汪晓赞介绍了《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模式与运动干预实证研究》。Derek Smith做了题为《青少年体育活动评价:对策与挑战》的讲座,介绍了国际上最新相关科研成果与评测手段。在讲座过程中,汪晓赞还邀请与会嘉宾跟着视频和音乐一起进行微运动,现场感受微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与效果。同时,与会嘉宾还就“学生体质测试方法”“评价标准”和“运动干预”进行了分组研讨。
此外,为了让更多不能前来参会的业内人士了解论坛内容,此次高峰论坛还通过锐取直播平台进行全球微信直播,共吸引了10000余人在线观看。
图| 李立 肖启玉 文| 刘金玉 来源| 体育与健康学院 编辑| 吕安琪 刘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