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谈判进入“加时赛”:荆棘遍布 曙光乍现
据BBC报道,国际原子能机构周日称,伊朗同意停止提炼浓度高达20%的浓缩铀。同时还采取稀释、转化等措施处理其库存的浓缩铀。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伊朗方面已经履行了去年11月24日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规定。这份协议在7月20日到期,但是由于19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结束的第六轮伊核问题谈判中,伊朗和六国没有能够在截止日期之前达成全面协议,各方决定将全面协议谈判期限延长4个月。
分歧巨大 谈判触礁
回顾十多年漫漫核谈路,还数去年11月24日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最具突破性。伊朗停止安装新的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停止5%以上铀浓缩,在6个月内将浓度达到20%的铀原料进行还原,使其浓度降至5%以下。作为回报,西方适度缓和对伊朗的贸易制裁,伊朗国内经济有所好转。
在首份阶段性协议取得“双赢”的效果之下,此次谈判寄托了各方期盼,却还是在以下几点触礁,导致谈判搁浅。
首先,美方坚持伊朗必须将阿拉克重水反应堆改建为轻水反应堆,以彻底废止伊朗加工提炼钚的能力;伊朗则坚持在保留重水反应堆的前提下降低核材料的浓度。其次,美方坚持必须废弃伊朗秘密建造的福尔多浓缩铀加工厂,伊朗不同意。此外,伊朗目前拥有1.9万台IR—1型加工浓缩铀的离心机,其中大约1万台仍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美要求伊削减至4000台,并不得研发新型的IR—2离心机,遭伊朗拒绝。
另外,伊朗与西方在制裁问题上也有分歧。伊朗要求最终协议签订后,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必须一劳永逸地结束,美国则坚持视伊朗的态度在10年内逐步取消制裁。
试探之举 心存默契
“我觉得延期是合情合理的,”中东问题专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这样评价。“草率的协定未必能达成,因为美国和伊朗双方国内都有非常强大的反对力量。双方正是因为秉持着谨慎的态度,才将这4个月延期作为缓冲期,这有助于双方内部逐渐接受最终决议。”
除此之外,核谈延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中东问题专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董漫远这样解读:“现阶段,达成协议本身并不完全取决于谈判本身,而是取决于地区形势的发展。最近地区暴恐势力大崛起,给美国和伊朗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所以美伊在打击地区暴恐势力领域存在合作的可能。核谈暂定延期,可能因为美国的某种‘期待’,就是在11月份之前,对恐怖主义进行打压之后,再腾出手来解决伊核问题。为了寻求伊朗的合作,美国现在只能对伊朗‘客气点儿’,这也是美国不急于寻求核谈最终结果的原因。如果11月份之前美国的时间还不够用,那么伊核谈判还有可能延期。等美国平复了中东局势之后,伊核谈判才有可能真正谈到‘核’的问题上来。”
伊核谈判延期,或许正体现了双方试探性的、寻求合作的势态,体现了美伊之间小小的“默契”。
荆棘遍布 曙光乍现
白宫发言人欧内斯特说,伊朗核问题在一些领域已取得进展,各方目前虽仍存分歧,但达成全面协议“前景可期”。不过,恐怕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认为。
在美国,部分国会议员一直对伊核谈判持怀疑态度,他们本就认为,伊朗是借谈判争取时间发展核武器,延期只会对伊朗有利。另一方面,伊朗国内的强硬派也一直对谈判颇有意见。伊朗最高领袖一面支持核谈,另一面却强调“不可让步”。分析指出,如果美伊两国国内政治氛围紧张,可能影响谈判的最终成功与否。若核谈久拖无果,目前两国内部大体支持核谈的氛围就可能逐渐稀薄。
当然,核谈成功并非毫无希望。李绍先预测:“延长是整体缓和的表现,不是恶化。总体上伊核谈判是比较积极的,如果说去年第一阶段协议达成之后,伊核谈判是谨慎、乐观的话,那么现在就是比较乐观。”
总之,各谋己利也好,延长期限也好,只要能够坐下来谈,事态就有好转的可能性。世界再也经不起任何一场战争,能够用对话解决的,就不要用火箭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