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首次以通讯单位在《自然•通讯》发表论文
2019年10月2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我校环境与化工学院邹祺副教授以共同通讯作者发表的研究论文,题目为“Directing isomerization reactions of cumulenes with electric fields”(DOI:10.1038/s41467-019-12487-w)。该工作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atha Venkataraman教授课题组、Colin Nuckolls教授课题组和上海电力大学共同合作完成。这是我校首次以通讯单位在《自然·通讯》发表论文。
静电场催化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目前也成为有机合成化学的重大研究热点,为未来研究生命活动和发展新型化学反应提供了重要方向。研究静电场催化的机理机制为发展该类反应提供了重要的策略,然而电场大规模催化化学反应仍存在巨大挑战,之前的静电场催化反应只能实现少量分子的转化反应,同时需要依靠特殊的仪器设备来观察检测反应的进行。该工作利用扫描隧道单分子裂结技术(STM-BJ),在探针和衬底之间构建大的外电场,实现了静电场催化的累积烯烃异构化反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溶液中的>1015个顺式分子转化为反式。该结果不仅从实验上证实了静电场对化学反应速度和选择性的双重调控,并首次得到了经典化学表征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原位验证,为静电场催化反应的规模化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显示出静电场催化的重要应用前景。
该工作得到了上海电力大学国际名校“电院之星”培育工程和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的支持。
论文链接:
ttps:// 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2487-w
环化学院 闵宇霖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