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炎症性肠病团队开展踏青交流活动[图]
5月19日,正值“世界炎症性肠病日”,为让更多公众关注炎症性肠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炎症性肠病(IBD)团队组织了“仁之肠情,关爱常在,走进自然,放松身心”踏青活动。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瑞金、新华、九院,以及长海、东方医院的专家与30余位炎症性肠病患者共同度过了一个轻松美好的下午。
明星病人周治东发表了感言——“治病先治心”。提及自己自确诊炎症性肠病以来16年内做了20次肠镜,尽管久经病痛、尽管深知此病需终身服药、无法治愈,但仍保持积极的心态,与广大病友分享控制好疾病的经验。他说,疾病过程虽然无比沉痛与难受,但坚持乐观面对,他的言辞间不乏幽默,字里行间中流露出一种直面人生的力量,他的感悟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个人。久病成良医,交流中可以听到老病人们提醒新发患者要谨遵医嘱,断不能停药,莫等吃了苦头后才后悔。
据仁济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兼消化所副所长、上海市炎症性肠病研究中心主任冉志华教授介绍,近年来国内炎症性肠病发病率骤增,而老百姓对其危害知之甚少,即便在中心得到明确诊断后,也自以为只是普通肠道的炎症,掉以轻心,随意停药,殊不知将酿成大祸。他说希望患者们能“认真治疗,勇敢面对,医患携手,战胜IBD。”
据悉,近10年来,我国炎症性肠病发病例数较上世纪90年代同期增长8倍以上,且以年轻人多见。病友们不仅面临疾病带来的苦痛和煎熬,部分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学习,同时承受者沉重的经济负担。部分患者往往在间歇性腹痛数年之后才最终确诊,但往往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仁济医院在冉志华教授的带领下,联合消化内科、普外科、放射科、病理科成立了一支炎症性肠病的MDT团队,专治炎症性肠病的疑难病例,并牵头建立了华东地区最大的炎症性肠病中心,每周设有三次炎症性肠病专病门诊,年诊治患者七千余人次。仁济医院在炎症性肠病诊治方面的突出贡献被国际学术界认可,该院冉志华教授也被授予国际健康结果评估协会(ICHOM ) IBD协作组专家、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ECCO)科学委员会评审专家、亚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AOCC)教育委员会主席等多项国际性学术职务。
科普资料
炎症性肠病,顾名思义,非医学专业的人往往认为凡是肠子的炎症即是炎症性肠病。广义上来讲炎症性肠病是以肠道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不同疾病的总称,如感染性肠炎、中毒性肠炎、自身免疫性肠炎及慢性非特异性肠炎等。而狭义上的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近年来亚洲地区发病率剧增、累及消化道的慢性迁延性疾病,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肛瘘、营养不良等肠功能受损的症状,需要终身治疗,包括两个独立的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轻症患者有的表现为腹泻每日三至四次,有的仅表现为腹部隐痛,更有甚者首发症状则是腹痛、呕吐、几日未曾排便,前往医院被诊断为肠梗阻后立即手术治疗切除肠段,术后2周等到病理报告才知原是克罗恩病引起肠段纤维性狭窄导致的肠梗阻。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往往需综合临床表现、肠镜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等实验室检查、病理等。而肠镜下的表现又复杂多变。因此当下对医生来说正确诊断该病是个挑战。该病的发病机制成了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及实验室科研的热点,然而病因仍未明了,目前认为在基因、环境及免疫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该病的发病。虽然通过治疗能控制疾病的发展,但却无法治愈,因此也成为绿色癌症。超过半数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因肠道炎症导致的肠梗阻、肛瘘、阴道瘘等并发症,往往需多次手术治疗,仍迁延不愈。该病的治疗往往需要医生和患者之间良好的沟通,共同制定适合每一个患者的治疗方案,共同管理控制好疾病。